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进行病情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监测和出血症状观察日常生活注意活动休息与饮食预防感染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防护用药需严格遵医嘱特殊人群中儿童患者要多关爱照顾老年患者需兼顾基础疾病更谨慎。
一、病情监测
血小板计数监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一般建议每周至少监测1-2次血常规,以了解血小板数量变化情况。例如,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如低于20×10?/L),患者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需更加密切关注自身症状。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对血小板计数降低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相对成人可能耐受程度稍高,但也不能忽视。
出血症状观察:要留意皮肤瘀点、瘀斑的变化情况,以及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血疱、血尿、黑便等出血表现。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格外注意观察其皮肤有无磕碰后瘀斑形成,有无频繁的鼻出血等情况;对于女性患者,要关注月经量是否过多等情况。
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活动与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防外伤引起出血。例如,避免进行篮球、足球等激烈对抗性运动以及搬运重物等。但可以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这样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碰撞。
保证充足的睡眠,儿童患者每天需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成人也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的维持。
饮食:
饮食应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菠菜等,保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会导致腹压增高,引发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蔬菜水果的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
避免食用过硬、过烫、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坚果、油炸食品、辣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出血。例如,过硬的食物可能会划破食管或胃黏膜,导致出血。
三、预防感染
个人卫生:
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可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儿童患者刷牙时家长要给予适当协助,教导正确的刷牙方法。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物,预防皮肤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尿布区域的清洁干燥,避免尿布疹等皮肤感染情况发生。
环境防护:
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高峰期、医院候诊大厅等,减少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在流感高发季节,儿童患者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可佩戴口罩。
注意室内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四、用药注意事项
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小板功能或导致血小板减少,如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格外谨慎,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自身出血等症状变化。儿童患者用药时更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剂量标准,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小板的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密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出血等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儿童接触尖锐物品,防止受伤出血。同时,要按照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病情监测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方面需更加谨慎。例如,在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同时,要密切关注血压、血糖的控制情况,因为出血可能会影响血压、血糖的稳定,而血压、血糖的波动又可能加重病情。在活动时要更加缓慢,防止因体位变化过快引起头晕等情况导致摔倒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