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治疗需维持生命功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证呼吸道通畅营养支持老年患者更敏感劝导吸烟饮酒者戒烟限酒;控制血压依具体情况调整收缩压≥特定值时谨慎降压有病史者用药需权衡;静脉溶栓发病4.5小时内符合适应证者用阿替普酶有严格禁忌证年龄大风险增加;动脉溶栓大血管闭塞发病6小时内可考虑操作复杂有风险;抗血小板治疗发病48小时内用阿司匹林有胃肠道疾病者注意反应有出血倾向者谨慎;抗凝治疗心源性栓塞可考虑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老年患者出血风险高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神经保护治疗用依达拉奉等清除自由基减轻损伤需考虑对肝肾功能影响;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大血管闭塞发病6-24小时内符合条件者可进行有严格要求;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如老年患者训练强度循序渐进认知障碍者从简单任务开始。
维持生命功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维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确保脑灌注。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需注意营养支持,可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年龄方面,老年患者可能对生命体征变化更敏感,需更频繁监测;生活方式上,有吸烟饮酒史的患者需劝导其戒烟限酒,以降低再次发病风险。
控制血压:一般来说,急性缺血性卒中后24小时内血压升高常见,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血压。如果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20mmHg,可谨慎降压;若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5mmHg且有疑似颅内压增高的情况,需监测颅内压并慎重降压。对于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发病后是否继续用药需权衡利弊,避免血压过度波动。
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常用药物有阿替普酶等,发病4.5小时内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考虑静脉溶栓。其原理是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但溶栓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排除颅内出血、近期大手术等禁忌情况。年龄较大的患者溶栓风险相对增加,需更仔细评估;有出血倾向病史的患者禁忌溶栓。
动脉溶栓: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可考虑动脉溶栓,能更直接地使血栓溶解,但操作相对复杂,有一定血管穿刺相关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一般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使用。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但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胃肠道反应,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抗凝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心源性栓塞导致的脑血栓形成,如心房颤动等情况,在某些情况下可考虑抗凝治疗。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监测凝血功能。老年患者抗凝时需注意出血风险更高,需更频繁监测凝血指标;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抗凝药需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
神经保护治疗
药物举例:可使用依达拉奉等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减轻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对于不同年龄、基础疾病不同的患者,使用时需考虑药物对其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如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调整药物剂量。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6-24小时内符合条件的可进行机械取栓,通过器械直接取出血栓,恢复血管再通。但该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要求,年龄较大、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能不适合。
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病情稳定后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等。康复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方案。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康复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认知训练需从简单任务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