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有多种症状表现,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上下肢随意运动障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且相关风险因素不同;感觉障碍包括浅感觉减退,不同年龄人群感受和应对不同且与原发病相关;颅神经损害有面部表情肌瘫痪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影响不同且与基础病史相关;还可能伴有言语障碍和认知障碍,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不同且与相关病史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运动功能障碍
上肢:表现为肩关节不能正常外展、前屈,肘关节屈曲困难,腕关节下垂、不能伸展,手指不能灵活抓握等。例如,患者无法自主举起上肢拿取物品,穿衣时不能顺利将手臂伸进衣袖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偏瘫可能影响肢体的正常发育,导致肢体力量弱于正常侧;老年人偏瘫则可能因长期卧床引发肌肉萎缩等进一步加重运动障碍。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发生偏瘫的风险更高,而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吸烟等会增加血管病变风险,进而可能引发偏瘫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下肢:行走时出现划圈步态,即患侧下肢迈步时髋关节屈曲、内收,膝关节不能有效伸展,足下垂、内翻,患者需要将患侧下肢向外旋转后才能迈出一步。对于儿童偏瘫患者,下肢运动障碍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站立、行走发育;老年偏瘫患者下肢运动障碍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的移动能力,增加跌倒风险,而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由于神经和血管病变,偏瘫发生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更困难。
感觉障碍
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等。患者患侧肢体可能对疼痛刺激的感知减退,例如用针轻刺患侧皮肤时感觉不如正常侧明显;对温度的感知也会出现异常,不能准确辨别冷热;触觉方面,对物体的触摸感觉减弱,难以感知物体的质地等。不同年龄层人群对感觉障碍的感受和应对能力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感觉异常,容易被忽视;老年人对感觉障碍的适应能力较差,可能因感觉减退而更易发生烫伤、擦伤等意外伤害。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其感觉障碍的发生和程度可能与原发病的病情相关,如脑部肿瘤患者偏瘫伴感觉障碍可能与肿瘤压迫神经有关。
颅神经损害相关症状
面部:可出现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裂扩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贝尔征);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流涎,进食时食物易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在儿童偏瘫患者中,颅神经损害相关症状可能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如导致面部不对称等;老年患者则可能因面部感觉和运动障碍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和进食等活动。有面部神经病变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生偏瘫时颅神经损害症状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评估病情。
其他伴随症状
言语障碍:部分偏瘫患者可能伴有言语障碍,表现为失语或构音障碍。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言语,但不能表达)、感觉性失语(能发音但言语混乱,不能理解他人言语)等;构音障碍则是由于发音器官肌肉无力或不协调导致言语不清。不同年龄人群的言语障碍对生活影响不同,儿童偏瘫伴言语障碍会严重影响其语言学习和社交发展;老年人则可能因言语障碍而沟通困难,增加心理负担。有脑部血管病变病史的患者,言语障碍的发生与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程度密切相关,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病变风险,从而影响言语功能。
认知障碍:少数偏瘫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障碍等。在老年偏瘫患者中较为常见,因为老年人本身脑功能有一定退化,偏瘫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双重影响更容易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有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基础病史的患者,发生偏瘫后认知障碍可能加重,需要特别关注其认知和身体功能的综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