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与月经相关的盆腔痛(经期及非经期)、慢性盆腔痛,月经相关的月经量增多、周期紊乱,不孕,还有肠道、泌尿系统症状以及性交痛等,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特殊人群如孕妇合并时需谨慎观察处理。
一、疼痛相关症状
(一)盆腔痛
1.经期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盆腔疼痛,多为继发性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约70%-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会出现痛经,疼痛通常从月经前1-2天开始,月经第1天最严重,可持续整个经期。疼痛部位多为下腹部、腰骶部及盆腔中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或大腿。这种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导致活动受限。
2.非经期盆腔痛:部分患者在非月经期间也会出现盆腔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持续存在或间断发作。可能与异位内膜病灶的周期性出血、局部炎症反应等有关,这种疼痛会长期困扰患者,影响其生活质量。
(二)慢性盆腔痛
除了与月经相关的疼痛外,还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慢性盆腔痛,疼痛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涉及神经末梢的敏感化、炎症介质的持续释放等多种因素。慢性盆腔痛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适。
二、月经相关症状
(一)月经量增多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的情况,这与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内膜面积增加等因素有关。长期月经量增多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尤其对于青春期或育龄期的女性,可能会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状态。
(二)月经周期紊乱
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周期的改变,如月经提前或推迟、经期延长等。这是因为异位内膜病灶干扰了正常的内分泌调节和子宫的生理功能,导致月经周期的规律性被打破。
三、不孕相关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约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其不孕的机制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排卵障碍、输卵管粘连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异位内膜病灶会引起盆腔内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炎性介质,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运输以及受精卵的着床;同时,异位病灶可能会导致卵巢功能异常,影响排卵。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不孕会给其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四、其他症状
(一)肠道症状
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侵犯肠道时,可出现肠道相关症状,如周期性腹痛、腹泻、便秘或便血等。例如,病灶累及直肠、乙状结肠时,患者可能在月经期间出现排便疼痛、大便次数增多或减少等情况,严重影响肠道功能和生活质量。
(二)泌尿系统症状
如果异位内膜侵犯膀胱,患者可能出现周期性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等症状。这是因为异位病灶在膀胱黏膜下生长,随着月经周期出现周期性出血,刺激膀胱黏膜引起相应症状。
(三)性交痛
部分患者在性交时会出现疼痛,尤其是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等部位有异位病灶时,性交过程中由于器官的接触和摩擦,会引起疼痛,影响性生活质量,进而可能影响夫妻关系。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青春期女性可能以痛经为主要表现,而育龄期女性除了痛经外,还可能出现不孕等问题;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其症状可能相对更为典型或严重;长期生活不规律、压力过大的女性,可能会使症状加重。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其症状的观察和处理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和孕妇的健康状况,密切监测相关症状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