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可做手术,适用情况包括药物治疗无效者(慢性鼻窦炎规范药物治疗超12周无效、儿童药物治疗3月以上无效且有明显解剖结构异常等)及存在鼻窦解剖结构异常者(鼻中隔偏曲明显影响引流、鼻息肉伴鼻窦炎等),手术方式有传统鼻窦手术和鼻内镜手术(后者为主要方式且成功率较高),术后一般人群需定期鼻腔清理、遵医嘱用药、注意休息,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用药、护理鼻腔及保证营养均衡,老年患者要监测基础疾病、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鼻窦炎是可以做手术的,以下是关于鼻窦炎手术的相关情况:
一、手术适用情况
1.药物治疗无效者
对于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抗生素等),一般时间不少于12周,但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一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表明,约有15%-20%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通过手术干预。
儿童鼻窦炎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效果差,也可能考虑手术,但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的鼻窦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手术需充分权衡利弊。一般来说,儿童慢性鼻窦炎在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且存在明显的解剖结构异常(如腺样体肥大严重影响鼻窦引流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
2.存在鼻窦解剖结构异常者
如鼻中隔偏曲明显影响鼻窦引流,导致鼻窦炎反复发作,这种情况下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同时处理鼻窦病变是常见的手术方式。研究发现,鼻中隔偏曲患者中鼻窦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中隔正常者,约有30%-40%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合并有鼻窦炎,通过手术矫正后,鼻窦炎的症状改善较为明显。
鼻息肉伴有鼻窦炎的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鼻息肉会阻塞鼻窦开口,导致鼻窦内分泌物引流不畅,进而引发或加重鼻窦炎,手术需要切除鼻息肉并开放鼻窦,以恢复鼻窦的正常通气和引流。
二、手术方式
1.传统鼻窦手术
如鼻内筛窦切除术等,是通过鼻内切口,去除病变的筛窦组织等。但这种手术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2.鼻内镜手术
这是目前治疗鼻窦炎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操作精准等优点。通过鼻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鼻窦内的病变情况,然后开放鼻窦开口,清除病变组织。例如,鼻内镜下上颌窦、筛窦、额窦等鼻窦的开放手术,能够有效地改善鼻窦的引流,从而缓解鼻窦炎的症状。鼻内镜手术的成功率较高,对于大多数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可达70%-80%以上。
三、术后注意事项
1.一般人群
术后需要定期进行鼻腔清理,清除鼻腔内的血痂、分泌物等,一般术后1-2周需要每天或隔天进行鼻腔冲洗等清理操作。同时要按照医嘱规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预防鼻窦炎复发。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导致鼻腔出血等并发症。一般术后1个月内要避免剧烈的头部运动和体力活动。
2.特殊人群
儿童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家长的护理。家长要监督儿童按照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停药。同时,要关注儿童的鼻腔清理情况,因为儿童可能不太配合鼻腔冲洗等操作,家长需要帮助儿童进行适当的鼻腔护理。另外,儿童术后要注意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良好的营养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的康复。
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监测基础疾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要密切关注血压、血糖的变化,因为术后的应激状态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同时,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相对较弱,鼻腔分泌物引流不畅可能会导致分泌物倒流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