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是基于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区外移致外观似糜烂的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无症状或有少量白带增多等,妇科检查肉眼观边界清,TCT多正常,HPV少高危型感染,无需特殊治疗定期筛查即可;宫颈癌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致宫颈恶性肿瘤,早期可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妇科检查肉眼观病变边界不清,TCT可发现异常细胞,多伴高危型HPV感染,治疗依分期而异,早期预后较好晚期较差。
一、定义与本质
宫颈糜烂:过去认为是一种病理状态,多是基于宫颈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区外移所致,外观类似糜烂,但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女性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表面,使宫颈呈现红色颗粒样改变,看似“糜烂”。
宫颈癌:是发生在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主要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引起,正常宫颈上皮细胞在高危型HPV病毒的作用下,发生恶性转化,逐渐增殖形成癌细胞,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转移。
二、症状表现
宫颈糜烂: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出现白带增多,但白带性状多为透明或白色,无异味,少数人可能在性生活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但量较少。
宫颈癌: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尤其是接触性出血(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出血),阴道排液增多,可为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晚期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继发症状。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女性出现阴道异常出血更应警惕宫颈癌;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宫颈癌风险高,且症状出现时更需及时排查。
三、医学检查区别
妇科检查肉眼观察:
宫颈糜烂:宫颈表面是红色颗粒样改变,边界清楚,与周围正常宫颈组织有明显分界。
宫颈癌:宫颈可表现为菜花样、溃疡型等不同形态,病变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确。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
宫颈糜烂:TCT检查结果多为正常,或可能有炎症性改变。
宫颈癌:TCT检查可发现异常细胞,如癌细胞或高度病变的细胞。
HPV检测:
宫颈糜烂:HPV检测可能为阴性,或感染低危型HPV,但高危型HPV感染少见。
宫颈癌:多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是HPV16、HPV18等亚型感染。
阴道镜检查及活检:
宫颈糜烂:阴道镜下观察宫颈表面为柱状上皮外移区域,活检病理为宫颈黏膜慢性炎症。
宫颈癌:阴道镜下可见异常病变区域,取活检病理可明确诊断为癌细胞。不同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HPV持续感染病史的人群,发生宫颈癌的风险高,在检查时需重点关注,且活检时要更精准选取可疑病变部位。
四、治疗及预后
宫颈糜烂: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即可。青春期、生育年龄女性因雌激素影响导致的生理性宫颈糜烂,在雌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可能好转;对于合并有宫颈炎等情况的,可针对炎症进行相应处理,但预后良好,不会危及生命。
宫颈癌:治疗方法根据临床分期等情况而定,有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早期宫颈癌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宫颈癌预后相对较差,生活方式不健康、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等因素会影响预后,比如生活方式中吸烟的宫颈癌患者预后可能更差,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不如年轻患者。
总之,宫颈糜烂是生理现象,与宫颈癌有本质区别,通过规范的医学检查可以明确区分两者,对于出现异常症状的人群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