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是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或免疫反应等引发的炎症性病变,病因有感染因素(病毒性、细菌性、真菌寄生虫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自身免疫等),分类包括病毒性、细菌性、自身免疫性及其他,症状有一般(发热头痛呕吐)和神经系统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支持,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监测并注意用药,老年人防并发症,孕妇用药需谨慎权衡对胎儿影响。
一、定义
脑炎是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或因免疫反应等引发的炎症性病变,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或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导致。
二、病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性感染:是常见病因,如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可导致肠道病毒性脑炎,病毒通过血行等途径侵入脑实质引发炎症。
2.细菌性感染: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细菌感染可引发细菌性脑炎,细菌经血液循环或直接侵入脑内导致炎症。
3.真菌、寄生虫感染:新型隐球菌可致真菌性脑炎,疟原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累及脑实质引发炎症。
(二)非感染因素
自身免疫性脑炎因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脑组织引发炎症,还有副肿瘤性脑炎与肿瘤相关免疫反应有关等。
三、分类
(一)病毒性脑炎
由各种病毒感染脑实质所致,临床较为常见,不同病毒引发的脑炎有其各自特点。
(二)细菌性脑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病情往往较急重,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
(三)自身免疫性脑炎
因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引发脑组织炎症,可出现特定的临床症状及免疫指标异常。
(四)其他
包括真菌性脑炎、寄生虫性脑炎等,由相应病原体感染脑实质引起。
四、症状表现
(一)一般症状
多数患者有发热、头痛、呕吐等表现,发热程度因病因不同而异,可为低热至高热,头痛多为剧烈持续性,呕吐可呈喷射性。
(二)神经系统症状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还可能有惊厥发作;部分患者会有精神行为异常,如情绪淡漠、胡言乱语等;累及运动神经时可出现肢体瘫痪等。
五、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发病前有无感染史、接触史等,如近期是否有病毒感染流行接触史、是否有头部外伤史等。
(二)体格检查
检查神经系统体征,如有无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等)、病理反射等,初步判断神经系统受累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细胞数、蛋白等指标异常,通过病原学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原体,如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
(四)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等可发现脑实质病变情况,如是否存在病灶、水肿等,辅助诊断。
六、治疗原则
(一)针对病因治疗
病毒感染选用相应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使用敏感抗生素,自身免疫性脑炎采用免疫抑制剂等,依据不同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药物。
(二)对症支持治疗
控制发热,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等方式;降低颅内压,使用脱水剂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机体内环境稳定。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脑炎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体温、意识、肢体活动等变化,及时就医。治疗时需考虑儿童用药的特殊性,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二)老年人
老年人免疫力较低,脑炎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等,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就医时需详细告知既往病史、基础疾病等情况,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三)孕妇
孕妇患脑炎时,药物选择需谨慎,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密切监测胎儿状况,通过超声等检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