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不退可能是白血病引起,但非唯一原因,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感染)、非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等也可致低烧不退,白血病还伴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及结合多方面情况鉴别低烧不退是否由白血病引起,不同人群需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来判断低烧不退原因。
一、白血病导致低烧不退的机制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这些细胞会释放出一些致热物质,从而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低烧不退,一般体温多在37.5℃-38.5℃之间波动。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白血病所特有的,很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低烧不退。
二、其他可引起低烧不退的常见疾病
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低烧不退,同时可能伴有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例如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除了低烧外,还会出现咽部充血、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细菌感染:一些慢性细菌感染,如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肺结核,患者常表现为午后低热,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盗汗、消瘦等症状;布鲁氏菌感染也可导致长期低烧,同时可能有关节疼痛、肝脾肿大等表现。
非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低热,还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种表现;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出现长期低热的情况,同时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症状。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产热增加,也会出现低烧不退的情况,常伴有心慌、手抖、多汗、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症状。
三、白血病的其他伴随症状
除了低烧不退,白血病患者还可能有其他一些表现,如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出血,可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肝脾可轻度至中度肿大,浅表淋巴结尤其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可能肿大。但这些症状也不是白血病所独有的,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
四、如何鉴别低烧不退是否由白血病引起
要明确低烧不退是否为白血病所致,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首先是血常规检查,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升高或降低,同时伴有红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如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进一步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这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通过骨髓穿刺可以观察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形态、数量等情况,若发现大量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就有助于诊断白血病。此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生化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等,来综合判断低烧不退的原因。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在判断低烧不退原因时更要全面考虑。儿童白血病除了上述表现外,还可能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在检查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比如骨髓穿刺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充分的安抚和解释工作。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到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等因素对低烧不退原因判断的影响;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的人群,在分析低烧不退原因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增加白血病等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