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丘疹是皮肤表面直径小于1厘米的局限性隆起实性损害,有大小、颜色、质地等形态特点,常见于过敏性、感染性等皮肤病且各有特点,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需一般治疗避免刺激、注意清洁、调整生活方式,出现应及时就医处理。
皮肤丘疹的形态特点
大小:直径通常在0.5厘米以下,小的如针尖般大小。
颜色:可呈红色、肤色、白色、黑色等多种颜色,例如过敏性皮炎引起的丘疹可能呈红色,白色糠疹导致的丘疹常为淡白色。
质地:有的较硬,如寻常疣引起的丘疹质地坚硬;有的较软,像传染性软疣的丘疹质地相对柔软。
常见引起皮肤丘疹的疾病及特点
过敏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多有明确的接触史,如接触某些化妆品、金属饰品等后,接触部位出现丘疹,常伴有瘙痒、灼热感,皮疹边界清楚,与接触物质的接触范围一致。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接触玩具等引起,成年人则可能因工作接触相关物质发病。生活中频繁接触易过敏物质的人群风险较高。
湿疹:病因复杂,可由内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和外部因素(如环境因素、食物等)共同作用引起。皮疹多形性,急性期以丘疹、水疱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则丘疹增厚、粗糙,伴有苔藓样变,瘙痒剧烈,夜间尤甚。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婴幼儿湿疹较为常见,与婴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等因素有关。
感染性皮肤病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多见于儿童,春秋季高发。发病初期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疱疹,疱疹中央有脐凹,周围有红晕,伴有发热、瘙痒等症状。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不同阶段的皮疹。
扁平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好发于青少年,多见于面部、手背等部位。皮疹为扁平隆起性丘疹,表面光滑,质地较硬,颜色与肤色相近或呈淡褐色,可因搔抓出现同形反应,即皮疹沿搔抓方向呈串珠状排列。
其他皮肤病
银屑病:病因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刮除鳞屑后出现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和点状出血现象(轻刮薄膜后出现小出血点)。
毛发红糠疹: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维生素缺乏、角化异常等有关。皮疹为毛囊性坚硬的尖形小丘疹,淡红色或正常肤色,丘疹顶端有一个灰褐色或灰白色的角质栓,去除角质栓后可见微小凹陷,丘疹可融合成斑片,好发于手指背、头皮、颈部等部位。
皮肤丘疹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丘疹的形态、颜色、分布部位等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例如,观察皮疹是否对称分布、有无渗出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真菌检查:对于怀疑真菌感染引起的丘疹,如体癣等,可进行真菌镜检或培养,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以明确诊断。
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性皮肤病引起的丘疹,可通过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查找过敏原,帮助明确病因。
皮肤丘疹的治疗原则(非药物相关)
一般治疗
避免刺激:尽量避免搔抓、摩擦丘疹部位,以免导致丘疹破损、感染或加重病情。例如,患有湿疹的患者应避免用热水烫洗皮肤。
注意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但要注意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屏障。如婴幼儿皮肤娇嫩,清洁时要使用婴幼儿专用的温和沐浴产品。
调整生活方式:对于因过敏引起丘疹的人群,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则应避免食用该食物。对于银屑病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
如果皮肤出现丘疹,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的处理,不建议自行盲目用药或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