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息肉症状有鼻塞(小龄儿难表述、大龄儿主诉不通气且睡眠受影响)、流涕(多为清水或黏液样、合并感染可脓性且致鼻前庭炎)、嗅觉减退;治疗分药物(较小息肉且与过敏相关可试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大息肉或药物无效可手术);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有年龄因素需谨慎用药或手术、术后要休息好饮食注意且定期复查、有过敏因素者要避过敏原并增强免疫力防复发。
一、儿童鼻息肉的症状
1.鼻塞
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鼻塞症状,常表现为呼吸时鼻音重,婴儿可能出现张口呼吸等情况。这是因为鼻息肉占据鼻腔空间,阻碍空气流通。随着息肉增大,鼻塞症状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完全堵塞鼻腔,影响正常的通气功能。
对于能表述的儿童,会主诉鼻子不通气,尤其是在睡眠时,鼻塞可能导致睡眠不安、打鼾等情况,长期的睡眠呼吸障碍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睡眠过程中缺氧会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等生理过程。
2.流涕
多数儿童会伴有流涕症状,流涕可为清水样或黏液样。鼻息肉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黏液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流涕。如果合并感染,流涕可能变为脓性。长期流涕还可能引起鼻前庭炎等并发症,儿童鼻前庭部位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3.嗅觉减退
由于息肉阻塞嗅觉区域或影响嗅觉神经的功能,儿童可能出现嗅觉减退的情况。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可以通过询问其对气味的感知来初步判断,例如能否闻到常见的花香、食物的气味等。嗅觉减退会影响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进而可能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在进食时可能因为嗅觉减退而影响食欲。
二、儿童鼻息肉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对于较小的鼻息肉,尤其是与过敏因素相关的鼻息肉,可先尝试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鼻用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可以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缩小息肉体积。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儿童的年龄限制,一般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同时,如果考虑有过敏因素,还可能使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以减轻过敏引起的鼻黏膜水肿等症状。不过药物治疗一般作为辅助治疗或前期干预手段,对于较大的鼻息肉往往效果有限。
2.手术治疗
当鼻息肉较大,严重影响儿童的通气功能、嗅觉功能,或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于儿童的身体状况有一定要求,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肺功能等。术后需要定期复查,清理术腔,防止息肉复发。在术后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三、特殊人群(儿童)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的影响
婴幼儿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谨慎。药物选择上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特点,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手术治疗对于婴幼儿来说风险相对较高,一般会优先考虑保守的药物治疗,除非病情非常严重。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在手术前后要做好心理疏导,因为手术可能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影响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2.术后护理
儿童术后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在饮食方面,要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鼻黏膜,影响术腔恢复。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鼻腔,观察术腔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术腔粘连等。
3.预防复发
对于有过敏因素的儿童,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减少过敏原的暴露。同时,要增强儿童的免疫力,让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营养均衡,以降低鼻息肉复发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