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全身皮肤瘙痒原因包括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女性激素改变等有关,可致早产等不良结局)、妊娠期特异性皮疹(多形性妊娠疹及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与激素变化等有关)、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致过敏)、皮肤干燥(激素变化致水分流失),治疗分别为针对不同原因的药物、局部、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湿等治疗,出现瘙痒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情况,保持良好心态,有过敏史者提前预防,用药遵医嘱。
一、孕妇全身皮肤瘙痒的原因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可能与女性激素改变有关,孕期高雌激素水平可使胆汁酸代谢受影响。有研究表明,既往有ICP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风险较高。
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严重时可出现黄疸。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增加早产、胎儿窘迫、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因为胆汁酸升高可导致胎盘绒毛间隙体积减小,绒毛间质水肿,影响胎盘血供。
2.妊娠期特异性皮疹
多形性妊娠疹:常见于妊娠中晚期,可能与孕期激素变化、遗传等因素有关。初产妇发生概率相对较高,皮疹多发生于腹部,随后可蔓延至全身,表现为红色丘疹,伴有瘙痒。一般对胎儿影响较小,但瘙痒会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
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及斑块病(PUPPP):多见于经产妇,通常在妊娠晚期出现,好发于腹部,皮疹为瘙痒性丘疹、斑块,可扩散至大腿、臀部等部位。病因可能与孕期皮肤拉伸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改变有关,一般在产后数周内自行消退,对胎儿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瘙痒会让孕妇不适。
3.其他原因
过敏反应:孕妇接触某些过敏原,如食物(海鲜、芒果等)、花粉、尘螨等,可引起全身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如果孕妇本身是过敏体质,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更高。
皮肤干燥:孕期由于激素变化等原因,皮肤的水分流失增加,容易出现皮肤干燥,进而引起瘙痒。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空气干燥,皮肤干燥的情况可能更明显。
二、孕妇全身皮肤瘙痒的治疗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等,可改善胆汁淤积情况,缓解瘙痒症状。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因为要权衡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对症支持治疗:孕妇需注意休息,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定期进行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2.妊娠期特异性皮疹的治疗
局部治疗:对于妊娠期特异性皮疹引起的瘙痒,可使用一些温和的外用药物缓解症状,如炉甘石洗剂等,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穿着宽松、棉质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避免热水烫洗皮肤,洗澡后可涂抹温和的保湿霜保持皮肤湿润。
3.过敏反应的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孕妇应尽量明确过敏原并避免接触,如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减少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
抗过敏治疗:如果过敏反应较严重,在医生评估后可谨慎使用一些相对安全的抗过敏药物,但需严格遵循医嘱,确保药物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4.皮肤干燥引起瘙痒的治疗
保湿护理: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产品,如孕妇专用的保湿乳液等,定期涂抹以保持皮肤水分。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可使用加湿器等。
三、温馨提示
孕妇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整个孕期要密切关注自身皮肤状况及胎儿情况,定期产检。同时,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因为情绪因素可能会加重皮肤瘙痒的症状。对于有过敏史的孕妇,更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注意生活细节,降低皮肤瘙痒的发生风险。如果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