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烧原因包括肿瘤性发热和感染,相关检查有血常规、CRP、血培养、骨髓穿刺等,处理原则分肿瘤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患者发烧有不同注意事项,肿瘤性发热可物理降温等,感染性发热用敏感抗生素等并加强支持治疗,儿童重物理降温等,老年重基础疾病管理等。
肿瘤性发热:骨髓瘤细胞大量增殖,会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等内源性致热原,从而引起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体温多在38℃左右。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自身代谢异常产生的物质可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
感染:骨髓瘤患者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制,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有呼吸道、泌尿系统等。例如,肺部感染时,患者除了发烧外,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泌尿系统感染时,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感染是导致骨髓瘤患者发热的常见且重要的原因,据统计,约有30%-50%的骨髓瘤发热患者是由于感染引起。
针对骨髓瘤发烧的相关检查及意义
血常规:通过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如果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例如,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过70%,同时白细胞总数>10×10?/L,结合临床症状,高度怀疑感染。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炎症等情况下会明显升高。骨髓瘤患者发热时,CRP通常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往往与炎症反应的程度相关,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
血培养:对于怀疑感染的患者,血培养是重要的检查手段。通过血培养可以明确是否有细菌等病原体生长,从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如果血培养阳性,能针对性地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骨髓穿刺检查:了解骨髓瘤细胞的增殖情况等。如果骨髓中肿瘤细胞大量增殖,也可能是肿瘤性发热的一个依据,同时可以排除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发热的可能。
骨髓瘤发烧的处理原则
肿瘤性发热的处理:如果是肿瘤性发热,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用温水擦拭患者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对于体温较高但一般情况尚可的患者,在排除感染等其他原因后,可考虑使用一些能调节体温中枢的药物,但需谨慎使用,尤其要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和基础疾病等因素。
感染性发热的处理:一旦明确有感染,应根据血培养等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帮助患者对抗感染。在选择抗生素时,要充分考虑骨髓瘤患者免疫力低下的特点,尽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不易引起二重感染的抗生素,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间隔,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
特殊人群骨髓瘤发烧的注意事项
儿童骨髓瘤患者:儿童骨髓瘤极为罕见,若发生发烧,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在处理上更要谨慎。首先,物理降温是首选,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应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加强护理,保证儿童的营养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老年骨髓瘤患者:老年患者本身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更差。在发烧时,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管理。要密切监测体温及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在抗感染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选择抗生素时要权衡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物理降温同样重要,而且要注意保暖,避免因降温导致患者着凉加重病情。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提高老年患者的机体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