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最常见眩晕原因之一正常时耳石附耳石膜上致病因素致耳石脱离头位变化时刺激半规管毛细胞致强烈眩晕可伴恶心呕吐眼震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与头部外伤耳部疾病内耳供血不足等有关诊断通过详细病史询问变位试验平衡功能检查等进行治疗有复位治疗(手法复位机器复位)和辅助治疗(药物辅助)患者发作期要立即停止活动保持环境安静复位治疗后要注意休息观察症状变化日常生活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头部外伤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耳石症是什么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伴恶心、呕吐、眼震等症状。耳石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可能与头部外伤、耳部疾病(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等)、内耳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二、耳石症的诊断方法
1.详细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眩晕发作的特点,包括发作的诱因(如头位变化等)、发作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2.变位试验:是诊断耳石症的主要检查方法,包括Dix-Hallpike试验、滚转试验等。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眼球震颤及眩晕发作,以判断是否存在耳石症及耳石所在的半规管。例如Dix-Hallpike试验,患者坐于检查台上,迅速躺倒且头向后仰30°,观察患者有无眼震及眩晕,若出现短暂的垂直旋转性眼震及眩晕,提示后半规管耳石症。
3.平衡功能检查:如眼震电图等,可记录眼球震颤的相关参数,辅助诊断耳石症。
三、耳石症的治疗方法
1.复位治疗
手法复位:是耳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手法,将耳石复位至正常位置。例如对于后半规管耳石症,常用Epley法等手法复位。手法复位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根据不同半规管的耳石症类型选择相应的复位手法。
机器复位:一些医疗机构也采用机器辅助的复位治疗,其原理与手法复位类似,通过精确控制头位变化来进行耳石复位。
2.辅助治疗
药物辅助:在复位治疗后,可辅助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头晕等症状,如甲磺酸倍他司汀等改善内耳循环、减轻头晕的药物,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评估。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四、耳石症患者的注意事项
1.发作期注意事项
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受伤。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平衡能力较差,发作时更要小心,最好有他人陪伴,防止意外发生。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有助于缓解眩晕症状。
2.复位治疗后注意事项
复位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头位变化,一般在复位后的几天内要避免快速转头、弯腰等动作。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看护,防止其因不自主的头部运动影响耳石复位效果。
注意观察症状变化,若复位后仍有头晕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3.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对于中老年人,要注意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内耳功能的恢复。
避免头部外伤,头部受伤可能会诱发耳石症或导致耳石症复发。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患有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等耳部疾病或其他可能影响内耳供血的疾病时,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降低耳石症的发生风险。对于有内耳供血不足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改善内耳血液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