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面瘫常见病因有病毒感染、受凉、外伤等,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等,诊断靠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包括药物、康复等,预后多数较好,护理需注意眼部、饮食、心理等,预防要注意保暖、避免外伤、增强体质。
一、小儿面瘫的常见病因
小儿面瘫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如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累及面神经,导致面神经水肿、受压,引发面瘫;另外,受凉、外伤等也可能是诱因。不同年龄的小儿可能因不同的病因导致面瘫,例如新生儿产伤可能引起面神经损伤进而出现面瘫情况。
二、小儿面瘫的临床表现
患儿可出现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如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贝尔征),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和吹口哨时漏气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可能在表现程度上有差异,婴儿可能表现为吸吮时口角流涎等相对不太典型的表现。
三、小儿面瘫的诊断方法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来初步诊断。还可能借助辅助检查,如面神经电图、肌电图等,面神经电图可评估面神经的损伤程度,肌电图能帮助判断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等,以此来明确面瘫的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等,综合这些来确诊小儿面瘫。
四、小儿面瘫的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但需严格遵医嘱,根据小儿的体重、年龄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不过药物使用需谨慎,尤其要关注低龄儿童的用药安全性。
2.康复治疗
理疗:可采用超短波、低中频电疗等理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改善面神经功能。例如超短波理疗,根据小儿的年龄调整合适的功率和治疗时间等。
按摩:家长或康复治疗师可以轻柔地按摩患儿患侧面部肌肉,从眼周开始,按揉攒竹、鱼腰、丝竹空等穴位,然后按摩面颊部等,每次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小儿娇嫩的皮肤。
面部运动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引导患儿进行面部肌肉的运动训练,如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训练,但要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开始时动作要缓慢、轻柔。
五、小儿面瘫的预后情况
大多数小儿面瘫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好,一般在数周-数月内可逐渐恢复。但恢复时间因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规范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较重,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六、小儿面瘫的护理要点
1.眼部护理:由于患儿眼裂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容易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等,所以要注意眼部的保护。可使用眼罩或眼药水(如人工泪液)来保持眼部湿润,防止眼部感染,每日可多次为患儿涂抹眼药膏等。
2.饮食护理: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小儿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神经的修复和身体的恢复。对于婴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奶等情况发生。
3.心理护理:小儿可能因为面部的异常表现而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家长要多关心患儿,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抚,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患儿树立康复的信心。
七、小儿面瘫的预防建议
1.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要注意给小儿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小儿面部直接吹冷风,防止受凉引发面神经炎症等导致面瘫。
2.避免头部外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小儿头部,避免头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减少因外伤导致面神经损伤的风险。
3.增强体质:让小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几率,从而减少面瘫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