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外阴瘙痒需先明确病因,包括局部和全身原因,然后进行一般处理如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再针对病因治疗,不同病因治疗方法不同,还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病因
患外阴瘙痒首先要明确病因,常见病因包括局部原因和全身原因。局部原因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等阴道炎症,会因炎性分泌物刺激外阴引起瘙痒;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等外阴皮肤病也可导致外阴瘙痒;不良卫生习惯,如不注意外阴清洁,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等刺激外阴也可引起瘙痒。全身原因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高,刺激外阴可引起瘙痒;黄疸、维生素A、B缺乏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外阴瘙痒。
二、一般处理措施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应注意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清洗时要注意顺序,由前向后,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女性在经期要勤换卫生巾,一般2-4小时更换一次;男性要注意清洗包皮与龟头之间的部位。
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勤换洗内裤,内裤要单独清洗,避免与其他衣物混洗,防止交叉感染。
2.避免搔抓:搔抓会加重外阴皮肤的损伤,可能导致皮肤破损,进一步引起感染等问题。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尽量克制搔抓的冲动,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来缓解瘙痒感。例如儿童可以让其玩耍感兴趣的玩具等,成人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三、针对病因治疗
1.阴道炎症引起的外阴瘙痒: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如果是由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引起,可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但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明确诊断后使用。此类患者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容易反复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所以要积极控制血糖。
滴虫性阴道炎:由滴虫性阴道炎引起的外阴瘙痒,可使用抗滴虫药物治疗。治疗期间要避免性生活,性伴侣也需要同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2.外阴皮肤病引起的外阴瘙痒: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等外阴皮肤病引起的瘙痒,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局部涂抹,但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调整药物使用。例如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更加谨慎,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
3.全身疾病引起的外阴瘙痒:
糖尿病患者出现外阴瘙痒,关键是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不同人群目标值可能略有差异),随着血糖控制,外阴瘙痒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对于黄疸、维生素缺乏等全身疾病引起的外阴瘙痒,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如补充相应的维生素等,在治疗原发疾病过程中,外阴瘙痒症状也会逐渐改善。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外阴瘙痒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误用成人药物。家长要带儿童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儿童外阴瘙痒可能与尿布更换不及时、穿开裆裤导致外阴受污染等有关,家长要加强护理,保持儿童外阴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尿布,尽量减少外阴受刺激的机会。
2.孕妇:孕妇出现外阴瘙痒要谨慎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首先要就医明确病因,若是阴道炎症引起,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例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真菌药物局部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穿着宽松舒适的内裤。
3.老年人:老年人患外阴瘙痒时,要注意皮肤的干燥情况,可能需要使用一些温和的保湿剂来保持外阴皮肤的湿润。同时要关注老年人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对缓解外阴瘙痒很重要。老年人行动可能不太方便,家属要帮助其做好外阴清洁等护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