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是子宫颈发生的炎症包括阴道部及管黏膜炎症病因有病原体感染(性传播及内源性病原体)和其他因素(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化学物质刺激)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伴外阴瘙痒灼热感等体征为宫颈充血水肿等慢性多数无症状有症状者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体征为宫颈不同程度糜烂样改变等诊断靠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病原体检测、阴道分泌物检查)治疗急性用抗生素慢性根据情况处理妊娠期需谨慎处理儿童期罕见多为特异性感染需排查并处理。
宫颈炎是子宫颈发生的炎症,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
一、病因
病原体感染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多见于性活跃的年轻女性。这是因为性活跃期女性的生殖系统相对较脆弱,容易受到性传播病原体的侵袭。例如,有多个性伴侣、过早性生活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感染风险。
内源性病原体:部分宫颈炎由阴道内原有菌群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这些菌群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可能上行感染宫颈导致炎症。
其他因素
机械性刺激或损伤:分娩、流产、宫腔操作等可造成宫颈黏膜损伤,从而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例如,多次分娩的女性,宫颈反复受到损伤,患宫颈炎的几率相对较高。
化学物质刺激:使用高浓度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冲洗阴道,或者阴道放置腐蚀性药品,可能破坏阴道、宫颈的正常菌群平衡,损伤宫颈上皮,引发宫颈炎。
二、分类及临床表现
急性宫颈炎
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
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宫颈触痛、触之易出血。
慢性宫颈炎
症状: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等。也可出现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阴瘙痒不适。
体征: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样改变、肥大、息肉、囊肿等。
三、诊断
妇科检查:通过肉眼观察宫颈的外观情况,如有无充血、糜烂、赘生物等。
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检测:对于怀疑为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常用方法有核酸扩增试验等。例如,核酸扩增试验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测出是否存在相关病原体的核酸,从而明确感染情况。
阴道分泌物检查:检查阴道分泌物中有无白细胞增多等情况,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炎症。
四、治疗
急性宫颈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生素。例如,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常用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慢性宫颈炎
宫颈糜烂样改变:若为无症状的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无需处理。若伴有分泌物增多、乳头状增生或接触性出血,可给予局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也可给予中药保妇康栓等局部治疗。
宫颈息肉:行息肉摘除术,术后将切除息肉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宫颈肥大:一般无需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患宫颈炎需要谨慎处理。如果出现急性宫颈炎,需要根据病原体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在进行妇科检查等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妊娠期女性的身体处于特殊状态,任何治疗都需要权衡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儿童期女性:儿童期宫颈炎较为罕见,多为特异性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感染,常通过性虐待等途径引起。对于儿童期宫颈炎患者,需要详细询问病史,排查是否存在性虐待等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同时要注重对患儿隐私的保护和心理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