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炎是指肋间神经因不同原因损害致胸部肋间或腹部带状疼痛的综合征,常见病因多样,临床表现为相应部位剧烈疼痛等,非药物干预有休息制动、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需谨慎,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大部分预后良好,可通过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预防。
一、肋间神经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肋间神经炎是指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而出现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胸椎退变、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另外,受凉、劳累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肋间神经炎。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疼痛可从背部沿肋间向胸腹前壁放射,多为刺痛或灼痛,疼痛性质较为剧烈,在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可能会加重,疼痛区域皮肤可能会有感觉过敏或减退等表现。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休息与制动
对于一般人群: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胸部的剧烈活动,如避免长时间剧烈咳嗽、避免大幅度的胸廓运动等,让肋间神经有恢复的时间。例如,避免进行重体力劳动、长时间弯腰等动作。
对于儿童: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玩耍导致病情加重。比如让儿童减少奔跑、跳跃等活动,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学龄前儿童每天需要12-14小时睡眠时间,学龄儿童每天需要10-12小时睡眠时间。
2.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使用温毛巾或热水袋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肋间神经的紧张状态,减轻疼痛。不过,对于皮肤感觉迟钝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肋间神经炎的患者,要注意避免烫伤。
理疗:如超短波理疗,利用高频电场作用于人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超短波理疗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操作,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参数。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在进行理疗时要密切观察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
四、药物治疗原则
如果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药物治疗,但需谨慎选择。例如,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肋间神经炎,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导致的,可能会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2等,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判断,避免自行用药。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出现肋间神经炎时,非药物干预是首选,如适当休息、局部温和热敷等。由于孕妇用药需要特别谨慎,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一般不轻易使用药物治疗,必须用药时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进行,权衡利弊后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肋间神经炎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某些止痛药物时,要考虑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是否会与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发生冲突。同时,老年人皮肤感觉可能减退,在进行热敷等物理治疗时更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防止烫伤。
3.儿童:儿童患肋间神经炎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通过安抚使其减少哭闹等引起胸廓剧烈运动的行为,以减轻肋间神经的刺激。如果需要用药,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安全性高的药物,并且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六、预后与预防
大部分肋间神经炎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后预后良好,疼痛可缓解。预防方面,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受凉,注意劳逸结合,积极治疗胸椎等基础疾病,如及时治疗胸椎退变、结核等疾病,以降低肋间神经炎的发生风险。对于有病毒感染高发因素的人群,如接触带状疱疹患者的人群,要注意自身防护,避免感染病毒引发肋间神经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