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乳突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乳突气房的炎症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或成人鼻窦炎等累及中耳引发有全身和局部症状,慢性由急性迁延不愈或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有耳部流脓等症状,可通过耳部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急性用抗生素等治疗,慢性用药物或手术治疗,儿童需家长密切观察病情等,成人要注意休息等及控制基础疾病。
一、中耳乳突炎的定义
中耳乳突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乳突气房的炎症,多由中耳炎发展而来,包括急性中耳乳突炎和慢性中耳乳突炎。急性中耳乳突炎多见于儿童,常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引发;慢性中耳乳突炎可由急性迁延不愈或长期存在感染因素导致。
二、急性中耳乳突炎的相关情况
(一)病因方面
儿童由于咽鼓管短、宽、直,鼻咽部感染易通过咽鼓管波及中耳,如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更易侵入中耳引发炎症,进而波及乳突气房。
成人若患有鼻窦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病原体也可能经咽鼓管等途径累及中耳乳突。
(二)症状表现
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出现高热、寒战、乏力等,体温可高达39℃-40℃,而成人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低热、疲倦等。
局部症状:耳痛明显,急性中耳炎未愈时耳痛加剧,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抓耳等;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乳突部皮肤可有轻度红肿,乳突区有压痛。
三、慢性中耳乳突炎的相关情况
(一)病因方面
急性中耳乳突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持续存在,炎症迁延不愈。例如急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未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导致感染控制不佳转为慢性。
存在长期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如咽鼓管黏膜肿胀、狭窄等,使得中耳引流不畅,长期处于炎症状态。
(二)症状表现
耳部流脓,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脓液性质可为黏液性、黏脓性或脓性;听力下降,多为传导性聋,程度因病变轻重而异;可伴有耳鸣等症状。
四、诊断方法
(一)耳部检查
耳镜检查:急性中耳乳突炎时可见鼓膜充血、穿孔,穿孔处有脓液搏动;慢性中耳乳突炎可见鼓膜紧张部穿孔或松弛部穿孔,有脓性分泌物。
乳突部检查:急性中耳乳突炎时乳突区有压痛,慢性中耳乳突炎乳突部皮肤可能增厚,有瘢痕等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
乳突X线或CT检查:急性中耳乳突炎可见乳突气房模糊、密度增高;慢性中耳乳突炎可见乳突气房黏膜增厚、间隔破坏等。
五、治疗原则
(一)急性中耳乳突炎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抗生素,儿童可选用青霉素类等相对安全的抗生素,成人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足量足疗程使用,以控制感染,防止转为慢性。
对症治疗:高热时儿童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适当使用退热药物,成人也可根据体温情况进行降温处理;耳痛明显时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
(二)慢性中耳乳突炎
药物治疗: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清洁耳道脓液后用药;同时可使用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的药物等。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乳突气房破坏严重等情况,可考虑行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治疗,以清除病变组织,改善中耳引流。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中耳乳突炎时,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体温和耳部症状,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药物需注意过敏反应等。
儿童咽鼓管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或扩散。
(二)成人
成人患中耳乳突炎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机体抵抗力。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了解自身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的药物。同时,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成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病情恢复,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感染不易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