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盆腔积液常见于月经期或排卵期,量少、无症状,可自行吸收;病理性盆腔积液可由盆腔炎性疾病、异位妊娠、盆腔腹膜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各有其产生原因及与年龄、病史的关联,医生会结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判断其性质,生理性无明显异常症状,病理性有相应伴随症状和异常检查结果。
一、生理性盆腔积液
(一)产生原因
女性在月经期或排卵期时,盆腔内会有少量渗出液,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例如,月经期时,部分经血可能逆流至盆腔;排卵期时,卵泡破裂后卵泡液会积聚在盆腔。这种生理性盆腔积液一般量较少,通常不超过1-2厘米,而且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多可自行吸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二)年龄与生活方式影响
对于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月经周期规律的情况下,生理性盆腔积液较为常见。生活方式方面,一般正常的生活作息、合理的饮食等对生理性盆腔积液的产生和吸收影响不大,但如果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的代谢,但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病理性盆腔积液的出现。
二、病理性盆腔积液
(一)盆腔炎性疾病
1.产生原因
女性生殖系统受到病原体感染,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例如,产后或流产后,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引发盆腔炎,从而导致盆腔积液。另外,宫腔内手术操作后(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如果消毒不严格或术后不注意卫生,也可能引起盆腔感染,出现盆腔积液。
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盆腔积液量一般相对较多,可能超过2厘米,同时患者可能伴有下腹部疼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2.年龄与病史影响
性活跃期的女性,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更容易患盆腔炎性疾病导致盆腔积液。有宫腔手术史的女性,如既往有刮宫术等宫腔操作史,发生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增加,进而出现病理性盆腔积液。
(二)异位妊娠
1.产生原因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如输卵管妊娠。当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时,会有血液积聚在盆腔,导致盆腔积液。这种情况除了盆腔积液外,患者多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
2.年龄与病史影响
生育年龄的女性都有发生异位妊娠的可能,尤其是有输卵管炎、输卵管手术史、放置宫内节育器等情况的女性,发生异位妊娠的风险更高,进而出现盆腔积液。
(三)盆腔腹膜结核
1.产生原因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盆腔腹膜炎症,结核分枝杆菌可累及盆腔腹膜,导致渗出,引起盆腔积液。患者除了盆腔积液外,还可能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以及下腹部坠胀、疼痛等局部症状。
2.年龄与病史影响
任何年龄的女性都可能患盆腔腹膜结核,但多见于育龄女性。既往有结核病史,如肺结核等,容易发生盆腔腹膜结核,进而出现盆腔积液。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
1.产生原因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种植在盆腔其他部位,如盆腔腹膜、卵巢等,这些异位的内膜细胞会周期性出血,导致盆腔内有血液、渗出液等积聚,形成盆腔积液。患者多有痛经、月经异常、不孕等症状,盆腔积液量可因病情而异。
2.年龄与病史影响
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尤其是有月经初潮早、经期长、经量多、痛经等情况的女性。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家族史的女性,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三、如何判断盆腔积液的性质
医生一般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来判断盆腔积液的性质。例如,通过妇科检查,了解子宫、附件有无压痛等;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盆腔积液的量、范围等;对于怀疑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看白细胞计数等有无升高;对于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会检测血hCG等。如果是生理性盆腔积液,多无明显异常症状;如果是病理性盆腔积液,会有相应的伴随症状和异常的检查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