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鼻血排查血液病需进行多项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可了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涉及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骨髓穿刺检查有骨髓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检,还有外周血涂片检查和基因检测等,同时要考虑儿童年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因素,不同检查从不同方面助力排查血液病。
一、血常规检查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儿童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约为(3.5-5.0)×1012/L,若红细胞计数异常降低,可能提示贫血等血液系统问题,而某些血液病可导致贫血相关改变。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会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减少。
2.白细胞计数(WBC):儿童正常白细胞计数参考值因年龄不同有差异,新生儿为(15-20)×10?/L,婴儿为(11-12)×10?/L,儿童为(5-12)×10?/L。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降低都可能与血液病相关,如白血病时白细胞计数常明显增高或降低。
3.血小板计数(PLT):儿童正常血小板计数参考值为(100-300)×10?/L,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能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而血小板增多也可能是某些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表现。
二、凝血功能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正常参考值因试剂等因素有差异,一般在11-14秒左右。PT延长可见于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等血液病,也可能与肝脏疾病等有关,但血液病中如凝血因子缺乏相关的疾病会影响PT。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正常参考值因试剂等不同有所差异,一般在25-37秒左右。APTT延长常见于血友病甲、血友病乙等凝血因子缺乏的血液病,也可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情况。
3.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参考值为2-4g/L,纤维蛋白原异常增高或降低都可能与血液病相关,如纤维蛋白原减低可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等血液病情况。
三、骨髓穿刺检查
1.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涂片、染色等检查,观察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等。例如白血病时,骨髓中会出现大量异常的原始及幼稚细胞,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等。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血液病相关的细胞形态学异常。
2.骨髓活检:比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更能准确反映骨髓的造血组织结构,对于一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更清晰地观察骨髓造血组织的结构和细胞分布情况,有助于排除血液病导致的流鼻血情况。
四、其他相关检查
1.外周血涂片检查:观察外周血中血细胞的形态、大小等,比如可以发现外周血中是否有异常的白细胞、红细胞形态,是否存在异常的血小板等,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血液病,如某些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病可在外周血涂片中发现相应的红细胞形态异常。
2.基因检测:对于一些遗传性血液病,如地中海贫血等,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相关的基因缺陷。如果儿童流鼻血同时怀疑有遗传性血液病导致,基因检测是重要的排查手段之一。例如地中海贫血患者存在特定的珠蛋白基因缺陷,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诊。
温馨提示:儿童流鼻血排查血液病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儿童血液病的好发类型有所不同。比如婴儿期白血病的表现可能与年长儿童有所差异。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方式,若儿童有接触某些可能导致血液病的环境因素(如放射性物质接触等)也需要在排查时考虑。对于有既往病史的儿童,如曾有过不明原因的出血、贫血等情况,在排查流鼻血是否由血液病引起时要结合既往病史进行综合判断。在整个排查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减少儿童的痛苦和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