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要完善相关检查、调整身体状态,禁食禁饮,术中要配合麻醉和手术操作,术后要护理伤口、管理疼痛、关注排尿排便、进行康复活动并观察病情包括阴道出血、体温及基础疾病相关情况。
身体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妇科超声等,以全面评估身体状况,了解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例如,血常规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等情况,若血红蛋白过低,可能需要先纠正贫血后再考虑手术,因为贫血会影响手术耐受性和术后恢复。
调整身体状态,保证充足睡眠,一般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术前应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呼吸道黏膜功能,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
饮食准备:
术前通常需要禁食6-8小时,禁饮4-6小时,防止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其基础健康状况,若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提前调整饮食及降糖方案,避免术中出现低血糖等并发症。
术中注意事项
麻醉配合:
患者需按照麻醉师的要求配合麻醉,如采取正确的体位等。不同的麻醉方式有不同的配合要点,例如椎管内麻醉时,患者需保持身体不动,避免移动导致麻醉平面异常。
手术操作配合:
医生会根据子宫肌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等。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要尽量放松,配合医生的操作,如医生需要牵拉子宫等操作时,患者应保持呼吸平稳,避免因过度紧张导致腹部肌肉紧张影响手术操作。
术后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
观察伤口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若为腹腔镜手术,腹部的穿刺孔要保持清洁干燥,一般术后2-3天可以观察穿刺孔愈合情况;若为开腹手术,要注意伤口有无裂开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密切关注伤口状况,同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以利于伤口愈合。
疼痛管理:
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医生会根据疼痛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患者要准确向医护人员反馈疼痛情况,例如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等。对于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医护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疼痛管理。一般可以通过调整体位等非药物方法缓解轻度疼痛,若疼痛较严重,会考虑使用止痛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如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相对减退,用药需谨慎评估。
排尿与排便:
术后要注意排尿情况,一般术后6-8小时要鼓励患者排尿,预防尿潴留。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术后身体虚弱、伤口疼痛等原因,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可采取听流水声、下腹部热敷等方法促进排尿。同时,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术后饮食可逐渐从流食、半流食过渡到正常饮食,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等,预防便秘。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对于有便秘倾向的患者,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但要避免过度用力。
康复活动:
术后早期要鼓励患者进行适当活动,如术后6小时可在床上进行翻身等活动,术后1-2天可在床边适当活动。早期活动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于年轻患者,恢复相对较快,可适当增加活动量;但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循序渐进,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例如,老年患者刚开始床边活动时,时间不宜过长,可分多次进行,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一般术后会有少量阴道出血,若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要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要观察体温变化,预防术后感染,若出现发热,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如是否存在伤口感染、肺部感染等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心脏功能变化,如有无心悸、胸闷等不适,必要时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