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病情顽固,可致月经紊乱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节)、药物治疗(抗生素、中药)、物理治疗、手术治疗,预后有差异,可通过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等预防。
一、慢性盆腔炎的定义与特点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在患者体质较差的情况下,急性盆腔炎的病程可迁延及反复发作,导致慢性盆腔炎;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过程,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其病情较顽固,可导致月经紊乱、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要积极做好备孕准备,但要避免在盆腔炎急性发作期怀孕。
心理调节:慢性盆腔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属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自身也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的有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等。对于沙眼衣原体或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盆腔炎,可选用阿奇霉素等药物。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疗程用药,避免随意停药或换药,以免导致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
中药治疗:中药可采用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内服中药多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如银翘红酱解毒汤等;外用可采用中药灌肠、中药外敷等方法,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三)物理治疗
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物理治疗需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耐受情况,避免烫伤等不良反应。
(四)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对于有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存在小的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发作的患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年轻女性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
三、慢性盆腔炎的预后与预防
(一)预后
慢性盆腔炎经过规范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慢性盆腔痛等问题,影响生活。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导致不孕等严重后果。因此,患者要重视疾病的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坚持规范治疗。
(二)预防
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间要选用合格的卫生巾,注意勤换卫生巾,避免性生活,防止病原菌侵入。
避免不洁性生活:性生活前后要注意双方的卫生清洁,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盆腔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要保持单一性伴侣。
积极治疗急性盆腔炎:一旦发生急性盆腔炎,要及时、彻底地治疗,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足疗程用药,防止病情迁延转为慢性盆腔炎。
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瑜伽等,增强体质。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总之,慢性盆腔炎是可以治疗的,通过综合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同时,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减少慢性盆腔炎的发生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女性在慢性盆腔炎的发生、治疗和预防中都有各自需要注意的方面,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