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多发性骨髓瘤会引发骨骼、贫血、感染、肾脏等多方面症状,骨骼方面有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感染会出现发热、反复感染;肾脏有蛋白尿、肾功能损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一、骨骼相关症状
1.骨痛:是IgE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症状之一,多为腰骶部、胸骨、肋骨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疼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研究发现,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等物质,导致骨质破坏,引发骨痛,年龄较大患者可能因骨质疏松等基础问题,骨痛症状更易出现且相对顽固,而年轻患者也可能因疾病进展较快出现明显骨痛。
2.病理性骨折:由于骨髓瘤细胞破坏骨质,使骨骼强度降低,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常见于肋骨、脊柱、骨盆等部位。比如脊柱发生病理性骨折时,可能导致脊柱畸形、脊髓压迫等严重后果,不同性别患者在骨骼强度等方面有一定差异,女性相对男性骨量较少,在患病时病理性骨折风险可能相对更高,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运动等也会影响骨骼强度,增加病理性骨折发生几率。
二、贫血相关症状
1.乏力:患者常感到疲倦、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影响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氧气运输能力下降,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从而出现乏力症状。儿童患者出现乏力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需要关注其营养状况等对造血功能的影响;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身体机能衰退,乏力症状会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2.面色苍白:通过观察患者面色可发现面色苍白,这也是贫血的常见表现。血红蛋白是使血液呈现红色的重要成分,贫血时血红蛋白减少,面色就会苍白,不同年龄患者面色苍白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皮肤较薄更易观察到面色苍白,老年患者可能因皮肤松弛等因素,面色苍白表现相对不那么典型但仍可通过仔细观察发现。
三、感染相关症状
1.发热:患者易发生感染,从而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表现为低热或高热。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分泌受抑制,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导致发热。年龄较小患者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风险相对更高,发热可能更频繁且更难控制;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衰退,感染后发热可能不典型,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生活方式中不注意卫生等情况会增加感染几率,导致发热等症状出现。
2.反复感染: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情况,如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等。因为骨髓瘤细胞影响了正常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减弱,所以容易反复遭受感染。不同性别患者感染部位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相对更常见一些,病史中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等,感染后更容易反复,且症状可能更严重,需要加强预防感染的措施,如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等。
四、肾脏相关症状
1.蛋白尿: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加。骨髓瘤细胞产生的异常蛋白可经肾脏滤过,损伤肾小管等结构,导致蛋白尿。儿童患者出现蛋白尿可能影响其肾脏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需要密切监测尿常规等指标;老年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蛋白尿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加速肾功能恶化,生活方式中饮水过少等情况可能会使蛋白尿情况相对更明显。
2.肾功能损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肾功能损害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废物排泄等功能,不同年龄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进展速度可能不同,年轻患者肾功能代偿能力相对较强,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肾功能损害进展相对缓慢,但一旦出现明显损害则进展可能加快;老年患者肾功能基础较差,肾功能损害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关注患者的尿量、肾功能指标变化等,及时采取保护肾脏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