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发育迟缓是指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体重第10百分位或低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需通过超声等检查评估,要从母体、胎儿因素寻找病因针对性处理,加强孕期胎动、胎心、超声监测,采取一般处理和药物改善胎盘血流,适时终止妊娠,高龄孕妇和有不良孕产史孕妇需特殊关注,综合多方面因素保障胎儿健康。
一、明确宫内发育迟缓的定义与评估
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指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或低于平均体重的2个标准差。通过超声检查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度等指标来评估胎儿生长情况,还可监测胎儿的血流情况,如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等的血流参数,以了解胎儿的胎盘功能和氧供情况。
二、寻找可能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母体因素:
营养因素: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如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会影响胎儿生长。孕妇应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和矿物质(如牛奶、坚果等)。
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会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影响胎儿营养供应。需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必要时住院治疗,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提前终止妊娠。对于轻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可通过休息、左侧卧位等改善胎盘血流,密切观察胎儿情况;重度时可能需要使用降压药物等治疗,但药物使用需谨慎权衡对胎儿的影响。
其他疾病:孕妇合并心脏病、慢性肾炎等慢性疾病,会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要积极治疗孕妇本身的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定期评估胎儿状况。
胎儿因素:
染色体异常:某些染色体疾病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需通过产前诊断技术,如羊水穿刺、绒毛取样等明确胎儿染色体情况,若确诊为严重染色体异常,可能需要终止妊娠。
基因异常:某些单基因遗传病也会引起宫内发育迟缓,目前针对基因异常的治疗手段有限,主要是通过产前诊断进行筛查,做好遗传咨询。
三、加强孕期监测
胎动监测:孕妇自数胎动是自我监护胎儿宫内情况的重要方法。一般妊娠28周后开始数胎动,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若胎动计数减少,提示胎儿可能存在缺氧等问题,需及时就医。
胎心监护:定期进行胎心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心率变化及宫缩时的胎心反应,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等异常情况。
超声监测: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动态观察胎儿的生长指标、胎盘位置、羊水情况等。一般2-4周复查一次超声,根据胎儿生长情况调整监测频率。
四、改善胎盘血流
一般处理:孕妇左侧卧位可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改善胎儿氧供。孕妇应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左侧卧位休息。
药物治疗:目前有一些药物被尝试用于改善胎盘血流,如低分子肝素等,但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应用,因为药物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尤其是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需要综合评估。
五、适时终止妊娠
当胎儿宫内状况恶化,继续妊娠对胎儿的危害大于继续妊娠的益处时,应适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需根据孕周、胎儿成熟度、孕妇情况等综合决定,如孕周较小、胎儿肺不成熟,可能需要促胎肺成熟后再终止妊娠;若孕周较大、胎儿已成熟,可考虑引产或剖宫产等方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宫内发育迟缓的风险相对较高,应更加密切地进行孕期监测,包括更频繁的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同时,高龄孕妇在孕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因为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
有不良孕产史孕妇:既往有宫内发育迟缓或其他不良孕产史的孕妇,本次妊娠更应加强孕期管理,提前制定个性化的监测和处理方案,密切关注胎儿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总之,对于宫内发育迟缓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及时评估胎儿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最大程度保障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