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症状,盆腔痛包括慢性盆腔痛(常见、多在月经前1-2天出现、第1天最剧烈等)和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初潮后数年出现、疼痛部位及程度变化等),月经异常有经量增多(超过以往、可能致贫血等)和经期延长(超7天、与病灶影响子宫有关),不孕率高(机制复杂),性交不适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子宫后倾固定者(性交时痛、经前更明显),还有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致腹痛等及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致尿频尿痛等相关症状。
一、疼痛
(一)盆腔痛
1.慢性盆腔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盆腔中部、下腹深部或腰骶部疼痛,常于月经开始前1-2天出现,月经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可持续整个经期。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大,部分患者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异位内膜组织受卵巢激素影响,周期性出血,刺激局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周围神经末梢受刺激有关。育龄期女性是主要发病人群,长期的盆腔痛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二)痛经
1.继发性痛经且进行性加重:初潮后数年才出现痛经,多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可能影响患者的月经周期和生活质量。青春期女性开始出现月经后,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可能逐渐增大,痛经症状也会更明显。
二、月经异常
(一)经量增多
1.异位内膜可影响子宫肌层收缩等,导致月经量较以往增多,月经周期可能基本正常,但经量超过80ml。这种情况在生育年龄女性中较为常见,长期经量增多可能导致贫血,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经量增多可能影响受孕概率,因为经量过多可能提示子宫内环境不佳,不利于胚胎着床。
(二)经期延长
1.月经持续时间较正常延长,超过7天。可能与异位内膜病灶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修复有关。育龄期女性若出现经期延长,需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对于已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经期延长会进一步影响其生活,增加感染等风险。
三、不孕
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较高,可达40%-50%。其不孕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如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等异常,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运输;异位内膜病灶影响卵巢排卵功能;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的拾卵和蠕动等有关。无论是年轻未育女性还是有生育计划的女性,不孕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且重要的症状表现。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不孕会给其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困扰。
四、性交不适
1.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局部粘连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性交时由于碰撞或子宫收缩上提,引起疼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更明显。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若出现性交不适,需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生活时的不适会影响夫妻关系和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五、其他特殊部位异位症相关症状
(一)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1.可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甚至周期性便血。当异位内膜侵犯肠道时,随着月经周期出现相应的肠道症状,若病灶较大,还可能导致肠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肠道症状且育龄期女性,尤其是伴有盆腔疼痛等其他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表现时,要考虑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长期的肠道症状会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和生活质量。
(二)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
1.若异位内膜侵犯膀胱,可出现周期性尿频、尿痛、血尿;侵犯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等,出现腰痛等症状。这类患者在出现泌尿系统相关症状时,需结合妇科情况进行排查。对于有泌尿系统症状的育龄期女性,要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泌尿系统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