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处理分早期浅龋的再矿化和药物治疗、中龋深龋的充填治疗(去腐备洞和充填修复)、牙髓炎根尖周炎的根管治疗(开髓引流、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及预防措施(保持口腔卫生包括刷牙和用牙线、饮食控制、定期口腔检查)来降低复发风险。
一、早期浅龋的处理
1.再矿化治疗:对于早期釉质龋,可采用再矿化治疗。通过使用含氟化物、钙、磷等的再矿化液,促进早期脱矿的釉质重新矿化。研究表明,再矿化液能够增加釉质的硬度,阻止龋病进一步发展。例如,使用含氟再矿化液,氟离子可以进入釉质晶体结构中,与羟基磷灰石结合,形成更稳定的氟磷灰石,增强釉质抵抗酸侵蚀的能力。适用于无明显龋洞形成的浅龋情况,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尝试,但儿童需注意正确使用方法以避免误吞。
2.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75%氟化钠甘油等。75%氟化钠甘油可以通过释放氟离子,抑制口腔致龋菌的生长,同时促进脱矿釉质的再矿化。药物治疗一般用于龋损范围较小、不易制备洞形的浅龋。对于儿童患者,操作时要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和误吞药物。
二、中龋和深龋的处理-充填治疗
1.去腐备洞:首先需要用牙科器械去除龋坏组织。医生会使用牙钻等工具小心地将龋洞内的腐质清除干净,这个过程需要准确判断龋坏组织的边界,既要彻底去除龋坏,又要尽量保留健康的牙体组织。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去腐过程中的反应和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安抚镇静下进行操作。
2.充填修复: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进行充填。目前常用的充填材料有树脂材料等。树脂材料具有良好的美观性和耐磨性,能够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例如,复合树脂充填后,颜色与天然牙齿接近,能够较好地恢复牙齿的外观。对于儿童患者,选择儿童专用的树脂材料可能更有利于牙齿的长期健康和美观,同时要注意充填材料的固化时间和操作过程中的舒适性。
三、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处理-根管治疗
1.开髓引流:当龋病发展到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时,首先需要开髓引流,缓解髓腔或根尖周的压力,减轻疼痛。开髓操作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对于儿童患者,局部麻醉的选择和操作要考虑儿童的耐受程度。
2.根管预备: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对根管进行清理、成形。使用专门的根管器械去除根管内的牙髓组织和感染物质,这个过程需要准确把握根管的形态和长度。不同年龄患者的根管解剖结构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的根管相对较细,操作时更需精细。
3.根管消毒:在根管内放置消毒药物,杀灭残余的细菌。常用的消毒药物有氢氧化钙等,通过药物的作用进一步消除根管内的感染。
4.根管充填:用充填材料严密充填根管,防止再感染。充填材料一般采用牙胶尖配合根管糊剂,确保根管被完全封闭,恢复牙齿的功能和形态。对于儿童患者,根管充填后要注意定期复查,观察牙齿的愈合情况,因为儿童牙齿还在发育过程中,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维护。
四、预防措施降低龋齿复发风险
1.保持口腔卫生
刷牙:每天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和监督刷牙,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软毛牙刷,教导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确保牙齿的每个面都能得到清洁。
使用牙线:牙缝较大的患者可以使用牙线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儿童患者在家长帮助下学习使用牙线,防止食物嵌塞导致龋病复发。
2.饮食控制
减少含糖食品和饮料的摄入,尤其是儿童,过多的糖分会被口腔细菌利用产生酸,侵蚀牙齿。限制儿童饮用碳酸饮料、糖果等,增加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这些食物有助于清洁牙齿,减少菌斑附着。
3.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儿童患者更需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龋齿并及时处理。医生可以通过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病迹象,如白垩色斑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龋病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