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B超可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确诊,其B超表现有卵巢形态学改变(体积增大、卵泡数目增多、髓质回声增强),诊断依据鹿特丹标准需结合临床症状、激素水平等,不同年龄人群B超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和病史会影响B超诊断,需综合判断。
一、B超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表现
1.卵巢形态学改变
卵巢体积:通过B超测量卵巢体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卵巢体积增大。正常卵巢体积一般小于10ml,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体积可能会超过10ml。
卵巢内卵泡数目:B超下可见一侧或双侧卵巢内直径2-9mm的卵泡数目增多,通常超过12个。这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卵泡发育障碍,多个小卵泡同时存在但难以发育成熟排卵。例如,研究发现约70%-8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这种卵巢内小卵泡数目增多的超声表现。
2.卵巢髓质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髓质回声增强,这也是B超检查中的一个表现特征,但这一表现相对卵泡数目增多等特征特异性稍低。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B超的辅助地位
1.诊断标准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鹿特丹标准,即符合以下三项中的两项: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临床和(或)生化提示高雄激素血症;
B超表现为多囊卵巢(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
所以,B超检查发现的卵巢形态学改变只是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不能仅依靠B超就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月经不调、多毛、痤疮等)、激素水平测定(如雄激素水平、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等)等综合判断。
2.不同年龄人群的B超表现差异及意义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B超表现可能与成年患者有一定相似性,但由于青春期自身内分泌处于逐渐调整的阶段,需要谨慎判断。例如,青春期女性卵巢内卵泡数目增多可能与青春期初始阶段的内分泌不稳定有关,但如果同时伴有月经不调、高雄激素相关表现等,也需要考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在评估青春期女性B超结果时,要充分考虑其生理发育阶段的特点,与成人的诊断标准有所区别但又有联系。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B超表现相对更具有诊断参考价值,结合其月经情况、激素水平等,能够较好地辅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如果育龄期女性出现月经稀发、B超提示卵巢多囊样改变等情况,结合高雄激素表现等,就需要高度怀疑多囊卵巢综合征。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由于自身内分泌变化较大,B超检查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相对降低。此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等,因为围绝经期的内分泌紊乱可能会干扰B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判断。
3.生活方式对B超诊断的影响及应对
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过度肥胖、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影响内分泌水平,进而影响B超下卵巢的表现。例如,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B超下卵巢多囊样改变可能更加明显。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进行B超诊断时,需要结合其生活方式调整情况综合判断。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适当控制体重、增加运动等,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内分泌状况,也有助于更准确地通过B超等检查来辅助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评估病情变化。
4.病史对B超诊断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既往有内分泌疾病史、妇科疾病史等的患者,在进行B超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时需要特别注意。例如,既往有高泌乳素血症病史的患者,其内分泌状况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有一定差异,B超表现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在诊断时,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综合分析B超结果与病史的关系,以避免误诊或漏诊。比如,对于有长期月经不调病史且伴有B超卵巢多囊样改变的患者,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月经不调和卵巢改变的疾病后,再考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