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疾病可由菌斑细菌感染引发,菌斑堆积刺激牙龈致炎症及萎缩,牙结石堆积持续刺激牙龈加重炎症致退缩,不良口腔习惯如刷牙方法不当、过度使用牙签会损伤牙龈引发萎缩,咬合创伤因牙齿咬合关系异常使牙龈牙周组织受创致萎缩,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紊乱(糖尿病致免疫受影响加重牙龈炎症致萎缩)、营养缺乏(缺维生素C致牙龈脆弱易萎缩)可影响牙龈健康,年龄增长致牙龈出现生理性退行性变化易致牙龈萎缩且可能因其他因素叠加加重。
一、牙周疾病
1.菌斑细菌感染:口腔中的菌斑细菌是引发牙周疾病的主要因素。菌斑不断堆积,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现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会使牙龈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进而引起牙龈萎缩。例如,慢性牙龈炎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持续发展就可能逐渐导致牙龈萎缩。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受到菌斑细菌感染的影响,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也可能出现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成年人由于口腔清洁不彻底等原因,也是菌斑细菌感染的高发群体。
2.牙结石堆积:牙结石是菌斑矿化后形成的坚硬物质,会持续刺激牙龈,加重牙龈的炎症,使得牙龈出现退缩。牙结石的形成与口腔卫生状况、唾液成分等因素有关。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由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等原因更容易形成牙结石;而一些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不刷牙、很少使用牙线清洁口腔的人,也会加速牙结石的堆积,增加牙龈萎缩的风险。
二、不良口腔习惯
1.刷牙方法不当: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用力过度、横向刷牙等,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长期这样刷牙会使牙龈组织受到磨损,逐渐引发牙龈萎缩。青少年在学习刷牙时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成年人中也有不少人由于刷牙习惯不好导致牙龈受损萎缩。例如,横向刷牙会破坏牙龈边缘的结构,长期下来就可能使牙龈向牙根方向退缩。
2.过度使用牙签:不当使用牙签会损伤牙龈乳头,导致牙龈组织出现退缩。比如牙签使用方法不正确,用力过猛或者反复戳刺牙龈,都会对牙龈造成伤害,进而引发牙龈萎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存在过度使用牙签的情况,年轻人可能因为偶尔的不当使用,而中老年人可能由于牙齿间隙增大等原因更频繁使用牙签,若使用不当就容易导致牙龈萎缩。
三、咬合创伤
1.牙齿咬合关系异常:当牙齿的咬合关系不正常时,比如存在早接触、牙合干扰等情况,会使牙齿承受异常的咬合力,从而对牙龈和牙周组织造成创伤,长期的创伤会引起牙龈萎缩。不同年龄的人都可能出现咬合关系异常的情况,儿童在牙齿替换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咬合关系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影响牙龈健康;成年人由于牙齿的磨损、外伤等原因也可能导致咬合关系改变引发牙龈萎缩。
四、全身性疾病影响
1.内分泌紊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可能影响牙龈的健康。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口腔内的细菌更容易滋生,加重牙龈的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若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都比正常人更易出现牙龈萎缩的情况。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牙龈组织的修复和抵抗炎症,使得牙龈在炎症的持续作用下逐渐萎缩。
2.营养缺乏: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会影响牙龈的健康。维生素C对于维持牙龈组织的完整性很重要,缺乏维生素C会使牙龈变得脆弱,容易发生出血、萎缩等问题。儿童如果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可能影响牙龈的正常发育;成年人长期挑食、偏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也可能出现营养缺乏相关的牙龈萎缩问题。
五、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组织会出现生理性的退行性变化。牙龈会逐渐发生萎缩,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的叠加而加重。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牙龈的血管分布、细胞活性等都发生变化,牙龈组织的支持能力下降,相对更容易出现牙龈萎缩的情况,而且可能在一些轻微刺激下就会导致牙龈萎缩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