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状细胞癌约占宫颈癌的70%-80%,由宫颈鳞状上皮细胞起源,高危型HPV感染等是发病危险因素,有阴道流血、排液等临床表现,通过宫颈细胞学等检查诊断,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等,妊娠期和老年女性患该病有特殊注意事项。
发病危险因素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例如,HPV16、HPV18等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会导致宫颈上皮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进而引发癌变。众多研究表明,超过90%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性行为及分娩相关因素:过早开始性生活(如小于16岁)、多个性伴侣、多孕多产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过早开始性生活的女性,其宫颈上皮处于相对稚嫩阶段,更容易受到HPV等病原体的侵袭;多个性伴侣会使感染高危型HPV的机会显著增加;多孕多产会对宫颈造成多次损伤,影响宫颈的正常防御功能。
其他因素:吸烟会削弱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免疫系统对HPV感染的清除能力,从而增加患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风险;长期口服避孕药(服用5年以上)也可能使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增加。
临床表现
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后期则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阴道排液: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晚期症状:根据癌灶累及范围出现不同的继发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癌肿压迫或累及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及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诊断方法
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的基本方法,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异常细胞。例如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能提高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
HPV检测:高危型HPV检测可作为初筛手段,若HPV16或HPV18阳性,需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
阴道镜检查:若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异常细胞或HPV检测高危型阳性,需行阴道镜检查,观察宫颈表面病变情况,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活检是确诊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金标准。
影像学检查:如盆腔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可了解癌灶累及盆腔和远处转移的情况,有助于临床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根据临床分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宫颈锥切术适用于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全子宫切除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适用于较早期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辅助放疗等。根治性放疗适用于中晚期患者或无法手术的早期患者;辅助放疗可用于手术后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
化疗:常作为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也可用于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紫杉醇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生宫颈鳞状细胞癌较为罕见,但一旦诊断,需多学科团队(包括妇科肿瘤医生、产科医生、放疗科医生等)共同评估。要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和孕妇的病情,根据孕周、肿瘤分期等综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一般来说,早期妊娠发现的宫颈鳞状细胞癌可能需要终止妊娠并进行抗肿瘤治疗;中晚期妊娠发现的,若孕妇情况允许,可在严密监测下继续妊娠,待胎儿成熟后剖宫产同时进行抗肿瘤治疗,但这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
老年女性:老年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时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各脏器功能。手术治疗需谨慎权衡手术风险,放疗和化疗也需根据患者的身体耐受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尽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