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多数为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无症状,少数有接触性出血,妇科检查见宫颈表面红色颗粒状且边界清,TCT正常,HPV可阴性或低危阳性,阴道镜下柱状上皮异位,不癌变;宫颈癌早期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阴道流血、排液及晚期压迫等症状,妇科检查有异常新生物,TCT可发现异常细胞,HPV多高危阳性,阴道镜有异常血管等,病理活检见癌细胞,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经数年等可能进展,个体进程与免疫力等有关。
宫颈癌相关症状:早期宫颈癌可能无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中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多数患者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阴道排液,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泔样或脓性恶臭白带;晚期癌组织压迫周围组织可出现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痛等症状;癌肿侵犯输尿管还可引起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等。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症状可能有不同表现,年轻患者可能较早出现接触性出血等,老年患者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但需高度重视。
医学检查区别
妇科检查肉眼观察:宫颈糜烂在妇科检查下可见宫颈表面呈红色颗粒状,糜烂面边界清楚,与周围正常鳞状上皮界限分明;而宫颈癌在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有异常新生物,如菜花状、溃疡状等,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可能不清。但肉眼观察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准确区分,需进一步辅助检查。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TCT是通过采集宫颈表面的细胞进行检查,宫颈糜烂患者TCT检查一般细胞形态正常,无癌细胞;而宫颈癌患者TCT检查可发现异常细胞,如癌细胞或癌前病变细胞。不同年龄女性进行TCT筛查的频率不同,一般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TCT检查,如21-29岁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30-65岁女性可每5年联合HPV检查一次。
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宫颈糜烂患者HPV检测可能为阴性或低危型HPV阳性;而宫颈癌患者多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如HPV16、HPV18等亚型感染率较高。对于HPV检测阳性的患者需进一步进行阴道镜等检查。
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是将宫颈放大,观察宫颈上皮和血管的变化。宫颈糜烂患者阴道镜下可见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区,柱状上皮异位表现为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延伸到宫颈表面;而宫颈癌患者阴道镜下可见异常血管,如异形血管、点状血管等,宫颈表面有不规则的病变区域,需要在阴道镜引导下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不同人群进行阴道镜检查的指征不同,如TCT或HPV检查异常时需进行阴道镜检查。
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确诊宫颈病变的金标准。取宫颈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宫颈糜烂病理下可见宫颈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宫颈癌病理下可看到癌细胞的形态,如癌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象等。对于可疑的宫颈病变部位,需多点取材进行病理活检,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人群在进行病理活检时需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术后的护理等,如老年患者可能身体状况相对较弱,术后需密切观察出血等情况。
疾病发展进程区别
宫颈糜烂的发展:生理性宫颈糜烂一般不会发生癌变,在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可能有一定变化,但通常不会进展为宫颈癌。例如青春期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旺盛,可能出现生理性宫颈糜烂,而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趋于稳定,部分生理性宫颈糜烂可自行消退。
宫颈癌的发展: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从高危型HPV感染开始,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可能发展为癌前病变,再进一步发展为浸润癌。如果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没有得到及时干预,病情会逐渐进展。不同个体发展进程不同,与自身免疫力、HPV感染亚型等因素有关,如免疫力较强的女性可能能够清除HPV感染,而免疫力较弱的女性则更容易出现HPV持续感染,进而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