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假过后小腹疼痛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包括子宫收缩和盆腔充血消退;病理性原因有妇科炎症(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宫腔粘连等。不同人群应对有别,育龄女性需关注妇科疾病,青春期女性观察或就医排查,围绝经期女性警惕妇科肿瘤要定期检查并注意生活习惯。
一、生理性原因
(一)子宫收缩
例假结束后,子宫可能仍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以恢复到正常状态,这种收缩可能会引起小腹疼痛。一般这种疼痛较为轻微,多为偶尔发生,不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常见于多数女性在例假刚结束时出现的短暂不适,与女性自身的生理恢复过程相关。
(二)盆腔充血消退
例假期间盆腔处于充血状态,例假结束后盆腔充血逐渐消退,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小腹坠胀、隐痛等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渡现象,随着身体的进一步恢复,这种疼痛通常会逐渐缓解。
二、病理性原因
(一)妇科炎症
1.盆腔炎
女性若本身有盆腔炎病史,例假过后身体抵抗力可能相对较低,炎症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复发或加重,从而导致小腹疼痛。盆腔炎引起的疼痛多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可伴有腰骶部酸痛,在劳累、性交后及例假前后疼痛可能会加剧,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等症状。其发生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盆腔组织有关,比如不洁性生活、宫腔操作等可能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
2.子宫内膜炎
例假期间子宫内膜有创面,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引发子宫内膜炎。例假结束后,炎症可能仍然存在,导致小腹疼痛。患者除了小腹疼痛外,还可能出现月经异常,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同时伴有发热、白带异常等表现,主要是由于病原体入侵子宫内膜并引发炎症反应所致。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例假结束后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有出血等情况,刺激周围组织引起小腹疼痛。疼痛多为周期性发作,可在例假前后或例假期间出现,且疼痛程度可能逐渐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不孕、性交疼痛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与子宫内膜组织的异位种植、免疫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育龄期女性是高发人群。
(三)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例假结束后,异位的内膜组织仍会有出血等情况,导致子宫肌层收缩异常,引起小腹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例假前后小腹疼痛明显,还可能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多见于经产妇。
(四)宫腔粘连
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清宫术等)的女性,例假过后可能会出现宫腔粘连,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引起小腹疼痛。疼痛多为周期性,与例假周期相关,同时可能伴有月经量减少等表现,是由于宫腔操作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所致。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建议
(一)育龄女性
育龄女性出现例假过后小腹疼痛,需要特别关注是否与妇科疾病相关,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月经紊乱、白带异常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B超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育龄女性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减少宫腔操作等可能引起妇科炎症的因素。
(二)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例假过后小腹疼痛可能与生理性原因相关,但也不能忽视病理性因素。如果疼痛较轻且能自行缓解,可先观察,注意休息、腹部保暖等。但如果疼痛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也需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妇科炎症等问题。青春期女性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
(三)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例假过后小腹疼痛需要警惕妇科肿瘤等疾病的可能。除了关注小腹疼痛情况外,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妇科B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早期发现妇科疾病。同时,围绝经期女性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