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疖肿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毛囊及周围组织致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局部皮肤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热、痛小结节等及严重时全身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及必要实验室检查;预防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外阴皮肤损伤、增强机体抵抗力。
一、外阴疖肿的定义
外阴疖肿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导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常是因为外阴皮肤不洁、擦伤,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使得细菌容易侵入毛囊引发感染。
二、外阴疖肿的病因
1.细菌感染
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女性外阴部位经常受到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等的污染,皮肤表面的细菌容易繁殖,当毛囊和皮脂腺受损时,细菌就容易侵入并感染,引发疖肿。例如,长时间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湿度增加、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增加外阴疖肿的发生风险。
2.局部皮肤损伤
外阴部位的皮肤如果有擦伤、抓伤等损伤,就为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比如性生活时用力不当造成外阴皮肤微小损伤,或者搔抓外阴皮肤导致破损,都可能促使疖肿形成。
3.机体抵抗力下降
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身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外阴疖肿。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糖代谢紊乱,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受到影响,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外阴疖肿。
三、外阴疖肿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初期表现为外阴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的小结节,结节质地较硬,随着病情发展,结节逐渐肿大,疼痛加剧。数日后,结节中心变软,出现黄白色脓栓,脓栓脱落后可排出脓液,炎症逐渐消退而愈合。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外阴疖肿可能表现为外阴局部红肿明显,由于儿童对外阴不适的表达可能不够准确,家长需密切观察其外阴局部情况。如果是青春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外阴疖肿的发生可能与月经周期等有一定关联,且青春期女性活动量相对较大,外阴皮肤摩擦机会增多,也可能增加外阴疖肿的发生几率。
2.全身症状
一般来说,单纯的外阴疖肿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如果疖肿感染严重,细菌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引起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病情更容易加重,因为糖尿病患者自身抵抗力差,感染不易控制。
四、外阴疖肿的诊断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对外阴部位的详细检查,观察到典型的红、肿、热、痛结节,以及后期的脓栓等表现,基本可以初步诊断外阴疖肿。
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近期外阴皮肤是否有损伤、是否有基础疾病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了解其卫生习惯等情况,因为儿童外阴疖肿的发生可能与卫生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2.实验室检查
一般情况下,外阴疖肿不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但如果怀疑有全身感染时,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对于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以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因为血糖水平与外阴疖肿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五、外阴疖肿的预防
1.保持外阴清洁
女性应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尤其是在月经期间,要勤换卫生巾,减少经血对外阴的刺激。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选择宽松、透气的内裤,减少外阴皮肤受到污染和摩擦的机会。
2.避免外阴皮肤损伤
要注意避免外力撞击外阴,避免搔抓外阴皮肤,性生活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防止外阴皮肤受损。在进行游泳等活动时,要注意外阴部位的防护,减少外阴皮肤与不洁物品接触的机会。
3.增强机体抵抗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外阴疖肿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