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防治需从避免诱因、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入手。避免诱因包括明确并规避过敏原、注意环境因素影响;药物治疗有抗组胺药物(一线药物)、糖皮质激素(病情较重时用);其他治疗方法有生物制剂(难治性慢性荨麻疹可用)、中医中药;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用药需谨慎并关注多方面,老年患者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监测指标并给予生活关怀。
一、避免诱因
1.明确并规避过敏原:对于有明确过敏原的荨麻疹患者,如食物(常见的有鱼虾、坚果、牛奶等)、药物(如青霉素类、磺胺类药物等)、吸入物(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应严格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例如,对牛奶过敏的患者,应避免食用含牛奶成分的食物及饮品;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外出时佩戴口罩、穿长袖衣物等。这是因为过敏原是引发荨麻疹发作的重要因素,规避过敏原可从源头减少疾病发作的概率。
2.注意环境因素影响:一些患者的荨麻疹发作与环境因素有关,如寒冷、炎热、潮湿等。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在寒冷季节要注意保暖,可穿戴保暖衣物;炎热天气时要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保持室内凉爽通风;潮湿环境易滋生霉菌等,可能诱发部分患者的荨麻疹,所以要保持居住环境干燥清洁。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这类药物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减轻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等作用,从而缓解风团、瘙痒等症状。不同的抗组胺药物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例如西替利嗪起效较快,可用于控制急性发作;氯雷他定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合用于控制夜间发作或需要维持治疗的患者。但需注意,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且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嗜睡、口干等。
2.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病情较重、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如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迅速减轻炎症反应和瘙痒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三、其他治疗方法
1.生物制剂:对于难治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等。奥马珠单抗是针对免疫球蛋白E(IgE)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结合游离的IgE,减少其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IgE受体结合,从而阻断IgE介导的炎症反应。但生物制剂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使用,并且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感染等风险。
2.中医中药:部分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对荨麻疹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防风通圣丸等。中医认为荨麻疹多与风、湿、热等邪气侵袭人体有关,通过辨证论治,使用具有祛风、除湿、清热等作用的中药可以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缓解症状。但中药的使用也需要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用药。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荨麻疹的治疗需更加谨慎。在选择药物时,要优先考虑安全性高的药物,如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中的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适合儿童使用的剂型。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有皮疹加重、呼吸异常等情况。在生活护理方面,要注意儿童的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并且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荨麻疹可能会给儿童带来不适和心理压力。
2.老年患者:老年荨麻疹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使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对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影响血糖、血压等,所以要定期监测老年患者的血糖、血压、肝肾功能等指标。在生活中,要为老年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刺激因素,同时要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其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