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致纹状体多巴胺显著减少致病,病因有遗传、环境及神经系统老化,临床表现分运动症状(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和非运动症状(感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诊断靠详细病史询问和全面神经系统查体,无特异性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金标准,参照相关标准综合评估,治疗含药物、手术、康复,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用药需慎评估副作用防跌倒,有认知障碍者需安全环境及心理支持,儿童患者罕见需谨慎诊断并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定义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导致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而致病。
二、病因
(一)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使得个体具有患病的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帕金森病患者,其他家庭成员发病风险可能相对增高。
(二)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如杀虫剂、除草剂等,可能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这些环境毒物会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
(三)神经系统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逐渐发生变性死亡,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达到一定程度(约70%-80%)时,就会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年龄是帕金森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三、临床表现
(一)运动症状
1.静止性震颤:多始于一侧上肢远端,表现为静止时手部“搓丸样”震颤,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或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2.肌强直:患者肢体可出现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时的肌肉僵硬感),若同时伴有震颤则表现为齿轮样强直,全身肌肉均可受累,导致患者动作迟缓、姿势异常等。
3.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早期可出现手指精细动作困难,如系鞋带、扣纽扣等;晚期可出现起床、翻身、步行及变换姿势等运动迟缓,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4.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中晚期出现,患者容易出现步态异常,如起步困难、步幅变小、前冲步态等,容易发生跌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二)非运动症状
1.感觉障碍: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部分患者还可能有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
2.睡眠障碍:常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快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等。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便秘、多汗、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如患者起立后出现头晕、血压下降等体位性低血压表现。
4.精神障碍:常见抑郁、焦虑情绪,部分患者可出现认知障碍、幻觉、谵妄等精神症状。
四、诊断
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神经系统查体,目前尚无特异性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多参照英国脑库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等进行诊断,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表现、病程发展等情况来明确是否为帕金森病。
五、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如多巴胺替代疗法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胺能系统功能来缓解症状;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严重运动并发症的患者;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患者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药物治疗时需更谨慎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及副作用,同时要特别注意防范跌倒风险,因为患者存在姿势平衡障碍,可通过调整居住环境(如清除障碍物、安装扶手等)来降低跌倒发生概率。
(二)有认知障碍患者
家属需加强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避免患者单独处于危险场景,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三)儿童帕金森病患者
极为罕见,若出现相关疑似症状,需格外谨慎诊断,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不恰当的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