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观察含意识状态(通过刺激反应等判)及精神状态(评估异常情绪等);颅神经检查涉视神经(视力、色觉)、动眼等神经(眼球运动等)、三叉神经(面部感觉等)、面神经(面部表情肌)、听神经(听力)、舌咽迷走神经(吞咽发音);运动系统检查有肌力(肢体动作评)、肌张力(肌肉硬度等)、共济运动(指鼻、跟膝胫试验);感觉系统检查包括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和深感觉(位置觉、震动觉);反射检查含深反射(膝、跟腱反射)和浅反射(腹壁、提睾反射);特殊人群儿童需安抚配合及注意原始反射,老年人结合退行性变等,有病史者针对既往部位复查。
一、一般观察
1.意识状态:通过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清醒程度及应答情况判断,如是否能清晰对答、对疼痛刺激的反应等,正常意识状态为清醒、应答准确,意识障碍可能提示神经系统病变。
2.精神状态:评估患者有无异常情绪(如焦虑、抑郁)、认知障碍(记忆力、定向力等),若存在精神行为异常可能与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相关。
二、颅神经检查
1.视神经:
视力检查:使用标准视力表检测远视力,近视力可用近视力表,视力异常可能提示视神经、视路病变。
色觉检查:通过色觉检查图评估,色觉异常可能与视神经或视网膜病变有关。
2.动眼、滑车、外展神经: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协调、有无斜视,眼球运动障碍可能提示眼外肌或相关神经核病变。
3.三叉神经:检查面部痛觉、触觉及咀嚼肌肌力,面部感觉减退或咀嚼肌无力可能与三叉神经病变相关。
4.面神经:观察面部表情肌运动,如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是否对称,面瘫可能提示面神经受损。
5.听神经:通过耳语测试粗测听力,或用听力计进行客观听力检测,听力下降可能与听神经病变有关。
6.舌咽、迷走神经:评估吞咽功能、发音情况,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可能提示舌咽或迷走神经病变。
三、运动系统检查
1.肌力:让患者进行肢体屈伸、对抗阻力等动作,评估肌肉力量,肌力分为0-5级,肌力下降提示运动神经元或肌肉病变。
2.肌张力:触摸肌肉感知其硬度,同时让患者放松肢体感受阻力,肌张力增高(如铅管样、齿轮样强直)或降低可能与锥体系、锥体外系病变相关。
3.共济运动:检查指鼻试验(患者指尖触自身鼻尖,先睁眼后闭眼)、跟膝胫试验(患者足跟沿对侧下肢胫骨前缘下滑),共济失调提示小脑、深感觉或前庭病变。
四、感觉系统检查
1.浅感觉:
痛觉:用大头针轻刺皮肤,评估痛觉是否减退或过敏,痛觉异常可能与脊髓丘脑束病变有关。
触觉:用棉签轻触皮肤,评估触觉感知情况,触觉障碍提示脊髓丘脑束或周围神经病变。
温度觉:用冷、热水试管测试,评估温度觉是否正常,温度觉异常可能与脊髓丘脑束病变相关。
2.深感觉:
位置觉:被动活动患者手指或足趾后让其说出肢体位置,位置觉障碍提示后索病变。
震动觉:用震动的音叉置于骨突处(如内踝、腕关节),评估震动觉感知情况,震动觉减退提示后索病变。
五、反射检查
1.深反射:
膝反射:叩击髌腱,观察小腿伸展反应,反射亢进提示锥体系病变,减弱或消失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跟腱反射:叩击跟腱,观察足跖屈反应,意义同膝反射。
2.浅反射:
腹壁反射:用钝器轻划腹壁皮肤,观察腹肌收缩,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能与锥体束病变有关。
提睾反射:轻划大腿内侧皮肤,观察睾丸上提反应,反射异常可能提示锥体束病变或局部病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检查时需充分安抚,避免因哭闹不配合影响结果,注意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如婴儿原始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的存在与消失时间有正常范围。
老年人:因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可能出现生理反射减退,检查时需结合既往病史重点关注步态、平衡能力等,若有认知功能下降可进一步结合认知量表评估。
有神经系统病史者:需针对既往病变相关部位重点复查,如既往有脑卒中患者需重点检查肢体肌力、感觉及共济运动等,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