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可由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引起。耳部疾病中梅尼埃病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BPPV多因耳石脱落;神经系统疾病里脑血管性疾病如后循环缺血、小脑梗死或出血,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可致眩晕;其他系统中心血管疾病的低血压、心律失常,眼部疾病的眼肌麻痹,全身性疾病的贫血、感染性疾病等也会引发眩晕。
一、耳部疾病相关原因
1.梅尼埃病
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内耳膜迷路积水会影响内耳的平衡功能和听觉功能,从而导致眩晕发作。这种疾病在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可能更易受到影响,生活方式方面如果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例如,研究发现梅尼埃病患者内耳的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内淋巴囊功能紊乱可能是导致膜迷路积水的重要因素。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多与耳石脱落有关。耳石正常情况下附着于耳石膜上,当某些因素导致耳石脱落,如头部外伤、耳部疾病(如前庭神经炎、中耳炎等)、衰老等,耳石移位至半规管内,当头位变化时,耳石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引发强烈的前庭反应,导致眩晕发作。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老年人由于内耳结构退变等原因相对更易出现耳石脱落而引发BPPV,女性在更年期等激素变化阶段可能也有一定影响,生活方式中头部受到撞击等可能是诱发因素。
二、神经系统相关原因
1.脑血管性疾病
后循环缺血:后循环主要供应脑干、小脑等部位的血液,当发生后循环缺血时,会影响这些部位的神经功能,导致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因为这些基础疾病会导致血管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影响血液供应。例如,动脉粥样硬化使后循环血管管腔变窄,血流减少,脑干、小脑等部位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眩晕症状。
小脑梗死或出血: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结构,小脑发生梗死或出血时,会直接影响平衡功能,导致严重的眩晕。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更易出现小脑血管病变。高血压会使小脑血管承受过高的压力,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或血管堵塞,进而影响小脑功能,引起眩晕。
2.颅内肿瘤
某些颅内肿瘤,如听神经瘤等,当肿瘤逐渐增大时,会压迫前庭神经等相关结构,导致眩晕。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听神经瘤多见于成年人。肿瘤的生长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早期可能症状不典型,随着肿瘤增大,压迫症状逐渐明显,出现眩晕等表现。
三、其他系统相关原因
1.心血管疾病
低血压:当血压过低时,脑部供血不足,可引起眩晕。体质较弱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在突然站立等情况下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眩晕。例如,从卧位突然站起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淤积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眩晕。
心律失常:某些心律失常,如严重的心动过缓等,会导致心脏泵血减少,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眩晕。中老年人如果有心脏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的眩晕。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影响心脏供血,可能同时合并心律失常,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脑部缺血缺氧,出现眩晕。
2.眼部疾病
如眼肌麻痹等眼部疾病,会影响视觉传入信号与前庭感觉信号的协调,导致眩晕。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眼部本身的病变是主要原因。例如,眼肌麻痹使眼球运动不协调,视觉信息不能正常传入大脑,与前庭传来的平衡信息无法良好整合,从而引发眩晕。
3.全身性疾病
贫血:贫血患者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脑部缺氧,可出现眩晕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在生理期等可能因失血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的人群也易出现贫血。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脑部供氧不足,引起眩晕。
感染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引起的前庭神经炎,病毒感染累及前庭神经,导致前庭功能紊乱,引发眩晕。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发病,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在感冒等感染后出现前庭神经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