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等有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症状为阵发性喷嚏等脱离过敏原可较快缓解体征是鼻黏膜苍白水肿等靠病史等诊断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治疗儿童需注意安全性和适用性预后控制好症状但易复发;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慢性炎症分单纯性和肥厚性病因复杂无明显季节性病程长症状有间歇性交替性鼻塞等体征单纯性是鼻黏膜暗红下鼻甲肿胀肥厚性是鼻黏膜暗红下鼻甲肥厚等靠鼻内镜等诊断单纯性保守治疗肥厚性多需手术治疗单纯性规范治疗可改善症状肥厚性手术护理得当可改善但有复发可能。
一、定义与病因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多在特定季节或接触过敏原时发作。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病因较为复杂,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转化而来,长期吸入污染空气、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全身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也可引发,一般无明显季节性,病程较长且易反复。
二、症状表现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鼻痒,可伴有眼痒、流泪等眼部症状。症状发作具有突发性,脱离过敏原后可较快缓解。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可能表现为揉鼻、打喷嚏等,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更易被忽视。
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交替性鼻塞,鼻涕一般为黏液性,可伴有轻度嗅觉减退;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黏稠不易擤出,嗅觉减退较明显,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昏等症状,症状相对较稳定,不受特定过敏原接触的明显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成人相对多见,与鼻腔结构及全身健康状况关系密切。
三、体征差异
过敏性鼻炎:鼻黏膜多呈苍白、水肿状态,下鼻甲尤为明显,发作期可见鼻道内有大量清水样分泌物。
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鼻黏膜呈暗红色,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触之柔软且有弹性;慢性肥厚性鼻炎鼻黏膜呈暗红色,下鼻甲黏膜肥厚,鼻甲骨可肥大,触之硬实,无弹性。
四、诊断方法
过敏性鼻炎:主要依靠病史(接触过敏原史、家族过敏史等)、症状表现、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来明确诊断。皮肤点刺试验可较快检测出常见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对明确过敏原种类有重要价值。
慢性鼻炎:主要通过详细的鼻内镜检查观察鼻黏膜及鼻甲的形态、结构改变,结合病史(尤其急性鼻炎反复发作史、全身慢性疾病史等)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鼻窦CT等检查以排除鼻窦病变。
五、治疗原则
过敏性鼻炎: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其次可采用药物治疗,如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抗组胺药(缓解喷嚏、流涕等症状)等,还可考虑免疫治疗(针对过敏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适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优先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
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以保守治疗为主,可采用鼻用减充血剂(短期使用,避免长期应用导致药物性鼻炎)、鼻腔冲洗等方法;慢性肥厚性鼻炎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多需手术治疗,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但手术需谨慎评估适应证,充分考虑患者的鼻腔功能恢复等情况。
六、预后情况
过敏性鼻炎:若能有效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进行规范治疗,症状可得到较好控制,一般对生活质量影响相对可控,但易反复发作。儿童患者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可能有自愈倾向,但也有部分会持续至成年。
慢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经规范治疗多可改善症状,病情可得到缓解;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后若护理得当也可改善症状,但有一定复发可能,且若基础病因未去除,仍可能再次发病,对鼻腔功能的长期影响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尤其要关注手术对儿童鼻腔发育可能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