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的诊断涉及影像学、病理学、血液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初步筛查浅表淋巴结,CT助于评估深部淋巴结,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病理学检查包括淋巴结活检(切取和粗针穿刺)及骨髓活检;血液检查有血常规、生化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各有其适用情况、意义及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适用情况:可用于初步筛查浅表淋巴结的病变,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
意义:能够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等情况。例如,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结通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皮质增厚、髓质消失等,但超声检查对于深部淋巴结的显示可能受限。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淋巴结正常大小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淋巴结相对可能稍大,但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结超声表现仍有其特征性改变。
2.CT检查:
适用情况:有助于评估纵隔、腹腔、盆腔等深部淋巴结的情况。
意义:可以清晰显示淋巴结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淋巴瘤是否累及重要脏器等有重要价值。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但对于明确淋巴瘤的分期等具有关键作用。例如,通过胸部CT可以观察纵隔内淋巴结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纵隔侵犯等。
3.MRI检查:
适用情况: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尤其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盆腔等部位淋巴瘤的诊断。
意义:能够多方位成像,更清晰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优势,对于判断脊髓、脑内等部位是否受累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人群中,MRI检查相对更安全,尤其是对于婴幼儿等对辐射敏感的人群,MRI是更好的选择,但检查时间可能较长,需要患者配合。
二、病理学检查
1.淋巴结活检:
切取活检:
适用情况:对于表浅的肿大淋巴结,可切取部分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意义: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细胞形态等,是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进行切取活检时要注意操作的精细程度,减少对患儿的创伤。例如,对于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切取部分组织后进行HE染色等检查,可初步判断细胞的类型等。
粗针穿刺活检:
适用情况:对于深部淋巴结或难以切取活检的淋巴结,可采用粗针穿刺获取组织。
意义:能获取一定量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但有时可能存在取材不足的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穿刺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方法,以确保获取有效的组织标本。
2.骨髓活检:
适用情况:对于怀疑有骨髓侵犯的淋巴瘤患者,需进行骨髓活检。
意义:可以发现骨髓中的淋巴瘤细胞,有助于明确淋巴瘤的分期(如Ⅳ期)以及判断预后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进行骨髓活检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骨髓造血等功能造成过度影响,同时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调整穿刺的深度和力度等。
三、血液检查
1.血常规:
意义:部分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血常规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异常(增多或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贫血)、血小板计数异常等。但血常规异常并非淋巴瘤特异性表现,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正常血常规范围与成人不同,例如儿童的白细胞正常范围相对较宽,所以在分析儿童血常规结果时要参考儿童的正常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生化检查:
意义: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的检测。乳酸脱氢酶升高可能与肿瘤细胞的代谢活跃有关,肝肾功能的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在解读生化检查结果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例如儿童的肾小球滤过率等与成人不同,对肝肾功能指标的正常范围判断要依据儿童的参考值范围。
3.肿瘤标志物检查:
意义:如血清β?-微球蛋白等可能升高,对淋巴瘤的病情监测等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确诊淋巴瘤。不同年龄人群中,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正常范围可能有所差异,在分析时要综合考虑年龄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