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的相关原因包括耳部疾病如外耳的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中耳的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内耳的噪声暴露、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内分泌疾病中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其他全身性疾病中的颈椎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一、耳部疾病相关原因
(一)外耳病变
1.耵聍栓塞: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形成栓塞,可堵塞外耳道,影响声音传导,从而引发耳鸣。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例如儿童若外耳道耵聍积聚未及时清理,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耵聍刺激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干扰正常听觉信号传递。
2.外耳道异物:外耳道进入异物,如小昆虫、豆类等,异物刺激外耳道皮肤和鼓膜,会导致耳鸣。儿童好奇心强,容易将小物件塞入外耳道,成年人也可能因工作等原因不慎将异物掉入外耳道。
(二)中耳病变
1.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都可能引起耳鸣。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儿童由于咽鼓管短、宽、直,更易患急性中耳炎,炎症导致中耳腔积液、压力变化等,影响声音的正常传导,进而出现耳鸣;慢性中耳炎长期不愈,中耳结构受损,也会引发耳鸣,且病情迁延可能影响听力。
2.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通道,其功能障碍可导致中耳内外压力不平衡。例如乘坐飞机时气压变化,或患有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导致咽鼓管黏膜肿胀,都可能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从而引发耳鸣。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患过敏性鼻炎时若未及时控制,易影响咽鼓管功能。
二、内耳病变
(一)噪声暴露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如工厂车间、建筑工地、长时间佩戴耳机等,噪声会对内耳毛细胞造成损伤,毛细胞是感受声音的重要细胞,受损后会影响听觉信号的正常传递,导致耳鸣。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噪声暴露出现耳鸣,年轻人长期使用耳机听高分贝音乐,老年人长期处于嘈杂环境工作等都可能受到影响。
(二)内耳疾病
1.梅尼埃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耳鸣多为低频性,在发作前可能加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青年相对多见。
2.突发性耳聋: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伴有耳鸣,部分患者耳鸣为首发症状。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内耳血管痉挛或栓塞等有关,各年龄段均有发生,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原因
(一)心血管疾病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耳鸣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内耳血管痉挛、缺血有关。血压波动时,内耳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导致耳鸣。各年龄段高血压患者都可能出现耳鸣,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
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耳鸣。中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原因,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耳鸣问题。
(二)内分泌疾病
1.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可能引起耳鸣。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加快,内耳血液循环可能发生变化;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代谢减缓,也可能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导致耳鸣。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相对更易出现甲状腺功能相关的内分泌问题。
2.糖尿病: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进而出现耳鸣。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时,更易发生这种并发症,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受到影响,儿童糖尿病相对较少见,但青少年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好也可能出现相关并发症。
(三)其他全身性疾病
1.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可能压迫颈部血管和神经,影响椎动脉对内耳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耳鸣。中老年人由于颈椎退变等原因,颈椎病较为常见,进而可能引发耳鸣,年轻人长期不良姿势也可能导致颈椎病相关耳鸣。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内耳的神经调节,导致耳鸣。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因精神心理因素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耳鸣,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时更易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