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矫正后出现牙套脸是面部肌肉使用变化、脂肪重新分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表现为面部消瘦等且受个体面部基础、矫正时间、牙套类型等影响可通过面部肌肉锻炼、合理饮食来应对。
面部肌肉使用变化
牙齿矫正过程中,患者佩戴牙套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面部肌肉的正常使用。例如,佩戴固定牙套后,进食相对不便,患者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较软的食物,这使得参与咀嚼的咬肌等肌肉使用频率降低。咬肌长期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而面部脂肪分布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面部轮廓发生变化,出现所谓的“牙套脸”表现。从肌肉生理学角度来看,肌肉的废用性萎缩是导致这种面部外观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咀嚼功能的改变与面部肌肉体积和面部形态的变化密切相关。
脂肪重新分布
在牙齿矫正期间,身体的代谢和脂肪分布可能会受到影响。由于咀嚼功能的改变,身体的能量消耗模式发生变化,面部的脂肪可能会重新分配。一般来说,咬肌所在区域的脂肪可能会减少,而面部其他部位的脂肪分布可能相对没有明显变化,进而造成面部凹陷等类似“牙套脸”的外观。有研究通过面部CT扫描等方法发现,牙齿矫正患者在矫正过程中面部脂肪的分布与矫正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咬肌区域脂肪含量的减少较为明显。
牙套脸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表现
牙套脸主要表现为面部消瘦、颊部凹陷、颧骨显得更加突出等。例如,原本丰满的面部变得相对干瘪,从侧面看面部的轮廓曲线发生改变,与矫正前相比面部的饱满度下降。不同个体的表现程度可能有所不同,这与患者本身的面部基础情况、矫正的时间长短、佩戴牙套的类型以及矫正过程中咀嚼功能改变的程度等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
个体面部基础:本身面部脂肪较少、咬肌相对不发达的人群,在牙齿矫正后更容易出现牙套脸的表现。而面部脂肪较多、咬肌发达的人群,可能相对不太容易出现明显的牙套脸,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矫正过程中咀嚼功能的改变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
矫正时间:矫正时间越长,面部肌肉和脂肪的改变可能越明显,牙套脸的表现也可能越突出。一般来说,较长时间的牙齿矫正,如1-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矫正,面部的变化会更加显著。
牙套类型:不同类型的牙套对咀嚼功能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隐形牙套相对来说对咀嚼功能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但也不能完全避免牙套脸的出现;而固定牙套由于其结构特点,可能会更明显地影响咀嚼功能,从而增加牙套脸出现的可能性。
应对牙套脸的措施
面部肌肉锻炼
在牙齿矫正期间,可以进行适当的面部肌肉锻炼来预防或改善牙套脸。例如,进行咀嚼口香糖等适度的咀嚼运动,但要注意选择无糖口香糖,避免引起牙齿龋坏等问题。通过咀嚼运动可以刺激咬肌等面部肌肉,防止其过度萎缩。一般建议每天进行几次适度的咀嚼,每次咀嚼时间不宜过长,以不引起明显的面部疲劳为宜。对于儿童患者来说,由于其面部肌肉还在发育阶段,更要注意适度的面部肌肉锻炼,避免影响面部正常发育,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适合儿童的面部肌肉活动,如简单的咀嚼动作模仿等,但要确保安全,避免过度用力。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对于改善牙套脸也很重要。在牙齿矫正期间,虽然可能因为佩戴牙套进食不便,但仍要尽量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和质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有重要作用。例如,多吃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支持身体和面部的正常发育,要避免让儿童过多食用过于细软的食物,以免影响咀嚼功能的正常发展;成年患者则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面部的健康状态。
总之,牙齿矫正后出现牙套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其原因、表现及应对措施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牙齿矫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面部外观变化问题,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