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疼痛可由感染性因素(如鼻前庭炎因鼻腔分泌物刺激及挖鼻损伤皮肤感染、鼻窦炎因上呼吸道感染或迁延不愈引发)、外伤因素(如鼻黏膜干燥糜烂因干燥等致挖鼻损伤及鼻部外伤因外力撞击)、肿瘤因素(如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因生长刺激周围组织、恶性肿瘤因多种因素引发)、其他因素(如环境因素因污染刺激、药物因素因某些药物副作用)引起,不同因素有相应成因及表现。
一、感染性因素
1.鼻前庭炎
成因:多因鼻腔分泌物增多(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刺激鼻前庭皮肤,加上挖鼻等不良习惯损伤皮肤引发感染。儿童由于好奇常易挖鼻,若有鼻腔分泌物刺激更易发病;成人若本身有鼻腔炎症未有效控制,也易患鼻前庭炎。
表现:鼻前庭处疼痛,局部皮肤红肿,有触痛,严重时可出现皲裂及浅表糜烂,表面可有薄痂。
2.鼻窦炎
成因:急性鼻窦炎多因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累及鼻窦引发炎症;慢性鼻窦炎常由急性鼻窦炎迁延不愈所致。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病,儿童鼻窦发育尚不完善,呼吸道感染后更易引发鼻窦炎;成人若有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因素也易诱发。
表现:除了鼻塞、流涕等症状外,部分患者可出现鼻窦区域(如前额、面颊部等对应鼻窦部位)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闷痛等,且在低头、咳嗽等使头部静脉压增高时疼痛加重。
二、外伤因素
1.鼻黏膜干燥糜烂致外伤
成因:空气干燥、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维生素缺乏等可导致鼻黏膜干燥糜烂,患者常因瘙痒等不适挖鼻,易造成鼻黏膜损伤出血,进而引起疼痛。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在秋冬季节空气干燥时更常见,长期处于室内空调环境的人群(如办公室工作人员)易出现鼻黏膜干燥糜烂。
表现:鼻内疼痛,可伴有少量鼻出血,检查可见鼻黏膜干燥、糜烂,有结痂形成。
2.鼻部外伤
成因:鼻部受到外力撞击,如运动时的碰撞、打架斗殴等情况均可导致鼻部外伤,包括鼻骨骨折、鼻软组织挫伤等。各年龄人群都可能因相应的外伤情况发生,儿童在玩耍时若碰撞到鼻部也易受伤;成人在意外事故中鼻部受撞击较常见。
表现:受伤部位疼痛,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能出现鼻部肿胀、淤血、畸形(如鼻骨骨折时可出现鼻梁偏斜等),若损伤到鼻黏膜还可伴有鼻出血。
三、肿瘤因素
1.鼻腔鼻窦良性肿瘤
成因:鼻腔鼻窦的一些良性肿瘤,如乳头状瘤等,可能因肿瘤生长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疼痛。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肿瘤的生长会占据空间,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或刺激。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不同类型肿瘤发病年龄有一定差异。
表现:早期可能仅有鼻内不适、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鼻塞、流涕、鼻出血等症状,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且呈进行性加重趋势。
2.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成因: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镍等)、慢性炎症刺激、病毒感染等。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此类肿瘤,但也有年轻化趋势。
表现:鼻内疼痛为常见症状之一,可伴有鼻出血、鼻塞进行性加重、面部麻木、头痛等症状,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时症状会更复杂。
四、其他因素
1.环境因素
成因: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化学物质等刺激鼻黏膜,可引起鼻内疼痛。例如在工业污染区生活或工作的人群,长期接触污染空气易出现鼻黏膜刺激症状。不同地区因环境差异,发病情况不同,城市中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较严重的区域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表现:鼻内干燥、疼痛,可能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脱离污染环境后症状可能有所缓解,但长期暴露仍会持续刺激。
2.药物因素
成因:某些药物可能引起鼻黏膜干燥等副作用从而导致鼻内疼痛,如长期使用减充血剂滴鼻液(如麻黄碱滴鼻液),可引起反跳性鼻充血及鼻黏膜干燥,进而出现鼻内疼痛。长期使用某些抗高血压药物等也可能有相关副作用,但相对较少见。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部分人使用后更易出现药物相关的鼻黏膜不良反应。
表现:鼻内干燥、疼痛,有用药史,停用相关药物后症状可能逐渐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