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一般18-25岁左右萌出,部分能正常萌出且位置正常、咬合良好可保留,部分会出现阻生等问题需拔除,拔除前后有相应注意事项,是否拔除需专业口腔医生全面评估,患者应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处理智齿问题。
一、智齿的生长情况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智齿是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一般在18-25岁左右萌出。部分人智齿能正常萌出且位置正常、有良好的咬合关系,这种情况下智齿可以保留;但很多人智齿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
智齿阻生:智齿不能正常萌出,部分或全部被牙龈、骨组织覆盖,这种情况较为常见。阻生的智齿容易引发冠周炎,因为其与牙龈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易堆积,滋生细菌,导致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受限、发热等全身症状。
邻牙损伤:倾斜生长的智齿会对相邻的第二磨牙造成压迫,导致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甚至引起牙槽骨吸收,影响第二磨牙的稳固性。
引发囊肿或肿瘤:长期存在的阻生智齿可能会引起牙源性颌骨囊肿或肿瘤,虽然这种情况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
二、需要拔除智齿的情况
(一)反复引发冠周炎的智齿
当智齿冠周炎反复发生时,一般建议拔除。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对颌牙、不能正常萌出且经常发炎的智齿,因为炎症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局部感染扩散等问题。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是乳牙期或替牙期出现的智齿相关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但一般儿童智齿问题相对较少见,若发生严重冠周炎等情况,在评估后可能也需要考虑拔除,但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耐受和全身情况。
(二)已造成邻牙损伤的智齿
如果经过检查发现智齿已经导致相邻牙齿出现龋坏、牙槽骨吸收等损伤情况,为了避免邻牙进一步受损,通常需要拔除智齿。例如,第二磨牙已经因为智齿的存在出现明显的龋坏迹象,且通过治疗也难以恢复其良好状态时,拔除智齿是保护邻牙健康的有效措施。
(三)导致牙列拥挤等问题的智齿
对于一些牙列本身就比较拥挤的患者,智齿的萌出可能会加重牙列拥挤的程度,影响牙齿的排列和美观,这种情况下也需要考虑拔除智齿。
三、可以保留智齿的情况
(一)位置正常且有良好咬合关系的智齿
如果智齿能够正常萌出,与对颌牙齿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这种智齿可以保留。例如,部分人的智齿虽然萌出较晚,但位置端正,与上下牙齿的接触关系正常,没有食物嵌塞等问题,此时不需要拔除,只需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观察即可。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只要智齿位置正常且功能良好,都可以保留,但仍需注意口腔卫生维护,预防可能出现的后期问题。
(二)正畸需要保留的智齿
在一些正畸治疗方案中,部分智齿可以被利用来辅助正畸治疗,这种情况下智齿可以保留。例如,通过适当调整智齿的位置来改善牙列的整体情况等,但这种情况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评估和操作。
四、智齿拔除前后的注意事项
(一)拔除前
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拍摄智齿的X线片等,以明确智齿的生长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检查时要考虑其生长发育情况等因素。比如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惊吓,安抚其情绪,同时准确评估智齿对恒牙发育等的影响。
如果处于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期,需要先进行消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考虑拔牙,以免在炎症期拔牙导致感染扩散。
(二)拔除后
拔牙后要注意咬住棉球30-40分钟进行止血,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避免创口出血。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要特别注意护理,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防止其乱动影响创口愈合。
拔牙后可能会出现疼痛和肿胀,一般可以通过冷敷等方式缓解。如果疼痛较为严重或肿胀持续不消退,要及时复诊。同时,拔牙后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热、过硬的食物,以温软食物为主,保证营养摄入,促进创口愈合。
总之,智齿是否需要拔除要根据智齿的具体情况,由专业的口腔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后决定。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智齿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