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患侧肢体运动减少、肌张力异常)、感觉障碍(浅感觉障碍、深感觉障碍)、认知与言语障碍(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及其他伴随症状(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及影响各有差异,相关表现与原发病等因素相关,需针对性康复治疗改善。
肌张力异常: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张力增高时,患侧肢体可出现痉挛状态,如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查体时可发现被动活动患肢时阻力增大;肌张力降低时,患侧肢体松软,肌力明显减弱,肌肉萎缩可能逐渐出现。不同性别患者在肌张力异常的表现上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康复训练的耐受程度上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病的患者,其肌张力异常的表现可能与原发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越重,肌张力异常可能越明显。
感觉障碍
浅感觉障碍: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可能感觉不到患侧肢体的疼痛刺激,对冷热刺激的感知也不灵敏,触摸患侧肢体时感觉较迟钝。例如,用针轻刺患侧皮肤,患者可能不能准确感知疼痛;用冷热物体接触患侧皮肤,患者不能正确分辨冷热。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由于感觉障碍更容易发生烫伤、擦伤等意外伤害,因为他们对温度和疼痛的感知不敏感,难以及时躲避危险刺激。女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更注重对皮肤感觉的关注,但偏瘫导致的浅感觉障碍同样会对其生活造成影响,如穿衣时可能因感觉迟钝而不能准确感知衣物与皮肤的接触情况。
深感觉障碍:表现为位置觉、震动觉减退或消失。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感知患侧肢体的位置,如不能正确判断手指是伸直还是弯曲状态;难以感知震动的存在及强度。深感觉障碍会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使患者在站立、行走时更容易失去平衡,增加跌倒的风险。对于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深感觉障碍可能会加重其运动功能的紊乱,影响康复训练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认知与言语障碍
认知障碍:部分偏瘫患者可能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下降等。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难以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记忆力减退可能出现对近期发生的事情遗忘较快,如忘记刚刚吃过的东西等;执行功能下降则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完成复杂的任务,如不能按照步骤完成穿衣、洗漱等日常活动。儿童偏瘫患者若伴有认知障碍,可能会影响其学习和智力发育;老年患者认知障碍可能与脑血管病导致的脑损伤范围扩大有关,病情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等。
言语障碍:常见的有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等。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理解他人言语,但自己不能流畅表达,只能说出个别单字或短语;感觉性失语则是患者能流利说话,但言语内容混乱,不能理解他人言语的含义;混合性失语是既有运动性失语又有感觉性失语的表现。不同性别患者在言语障碍的康复过程中可能存在差异,女性患者可能在情感表达方面相对细腻,但言语障碍会对其交流造成较大影响。有脑血管病病史的患者,言语障碍的发生与脑血管病变累及语言中枢有关,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言语康复训练来促进功能恢复。
其他伴随症状
肌肉萎缩:由于患侧肢体长期不活动或运动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逐渐出现,表现为患侧肢体肌肉体积变小,肌力进一步下降。肌肉萎缩的速度和程度与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密切相关,早期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肌肉萎缩的进程。儿童偏瘫患者肌肉萎缩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肢体发育不均衡;老年患者肌肉萎缩则会加重其运动功能障碍,使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下降。
关节活动受限:患侧关节由于长期处于异常姿势或肌肉痉挛等原因,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如肩关节半脱位、肘关节屈曲挛缩、髋关节外旋挛缩等。关节活动受限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需要通过康复治疗如关节松动术等来改善关节活动度。不同年龄患者的关节活动受限在康复治疗中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关节的可塑性较强,康复治疗效果相对较好;老年患者关节退变基础上出现的关节活动受限康复难度可能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