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溃烂坏死,分5期,有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等预防措施,一般人群通过体位调整、皮肤护理、营养支持、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预防,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肥胖者、脊髓损伤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各有相应预防要点。
一、压疮的定义
压疮也称为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骨隆突处及受压部位的皮肤。
二、压疮的分期
(一)1期压疮
表现:局部皮肤完整,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肤色较深的人群皮肤改变可能不明显,指压时褪色,解除压力30分钟后皮肤颜色仍未恢复正常。
意义:此期皮肤完整性未被破坏,及时干预可阻止压疮进一步发展。
(二)2期压疮
表现: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表现为浅表性溃疡,创面呈粉红色,无坏死组织,也可表现为完整的或开放/破裂的血清性水疱。
意义:提示皮肤损伤已累及表皮和真皮,需采取措施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三)3期压疮
表现: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肌肉未外露,创面可能有坏死组织,但深度不明确,可能包含有潜行和窦道。
意义:表明皮肤损伤已达全层,需加强创面护理,预防感染及进一步损伤。
(四)4期压疮
表现:全层皮肤缺损,伴有骨骼、肌腱或肌肉外露,创面可存在坏死组织或焦痂,常常有潜行和窦道。
意义:此期压疮较严重,治疗难度大,需多学科协作进行治疗。
(五)不可分期压疮
表现: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被坏死组织或焦痂完全覆盖,无法确定创面的真实深度。
意义:需清除坏死组织或焦痂后才能明确分期,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压疮的预防措施
(一)一般人群预防措施
1.体位调整: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措施,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可缩短翻身间隔时间。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翻身床、气垫床等辅助设备。例如,使用气垫床时,气垫的交替充气功能可使身体受压部位不断变换,减少局部持续受压。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用温水清洁皮肤,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干燥。对于出汗较多或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时清洁皮肤并擦干,可使用皮肤保护剂,如含凡士林的润肤霜,保护皮肤屏障。
3.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充足的营养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代谢和修复能力。例如,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锌等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
4.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协助患者翻身、移动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使用轮椅时,要保持患者正确的坐姿,使用垫圈等减轻局部压力,同时要定期检查臀部等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二)特殊人群预防措施
1.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弹性下降、感觉减退,更易发生压疮。要特别注意定期检查皮肤,加强营养,选择合适的床垫和衣物,保持皮肤清洁。例如,选择质地柔软的床垫,穿着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
2.儿童:儿科患者尤其是婴幼儿,皮肤薄嫩,活动度差,更需注意护理。要定期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对于不能自主翻身的婴儿,家长要定时帮助其翻身,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合适的尿布,避免尿液、粪便长时间刺激皮肤。
3.肥胖人群:肥胖者体重较大,受压部位压力高,更容易发生压疮。要注意控制体重,定期翻身,使用特殊的减压设备,如加大的气垫床等,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加强营养管理,控制饮食中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4.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患者常伴有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要定时翻身,使用减压床垫,保持皮肤清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关注其营养状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皮肤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压疮且不易愈合。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皮肤清洁,注意足部护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定期检查皮肤,及时发现早期压疮迹象并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