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死亡判定有国际通用标准和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国际通用标准包含不可逆深度昏迷、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有临床判定(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和确认试验(脑电图呈等电位、经颅多普勒超声显示脑血流循环停止),判定需严谨综合评估考虑不同因素影响确保结果科学准确。
一、国际通用标准
1.不可逆的深度昏迷
患者对外界的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包括疼痛刺激等。这是因为脑死亡时大脑的功能已经完全丧失,无法对各种刺激产生正常的神经反应。例如,用棉球轻压患者角膜,不会出现眨眼等正常的防御性角膜反射。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这一标准的体现可能因大脑发育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本质都是大脑功能完全丧失导致的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新生儿由于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判定时需要更加谨慎,但同样遵循脑功能不可逆丧失的核心原则。
2.呼吸停止
自主呼吸完全停止是脑死亡的重要判定指标之一。需要进行呼吸暂停试验来确定,一般要求在纯氧吸入10分钟后,停止给氧,观察患者是否能够自主恢复呼吸。如果停止给氧后,患者仍无自主呼吸,则提示呼吸中枢功能已经完全丧失。
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其他影响呼吸功能疾病的患者,在判定脑死亡时需要排除这些因素对呼吸的干扰,确保呼吸停止确实是由于脑功能丧失导致的。例如,患有严重肺炎的患者可能存在呼吸抑制,但如果是脑死亡导致的呼吸停止,即使治疗肺炎,呼吸也无法自主恢复。
3.脑干反射消失
包括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用强光照射瞳孔,瞳孔不发生收缩反应;角膜反射消失,前面提到的轻压角膜无眨眼反射;吞咽反射消失,患者无法进行吞咽动作;咳嗽反射消失,无法产生咳嗽来清除气道分泌物;头眼反射(玩偶眼试验)消失,转动患者头部时,眼球不会随之转动;前庭眼反射(冷热水试验)消失,向患者一侧外耳道灌注冷或热水时,眼球不发生偏转等。
不同年龄的人群脑干反射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儿童的脑干发育与成人不同,在判定脑干反射消失时需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对于婴儿,进行这些反射检查时要更加轻柔且准确,以避免对婴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二、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
1.临床判定
深昏迷:患者无自主活动,对疼痛刺激(如压眶上神经)无睁眼、语言和肢体定位反应。对于儿童患者,由于无法像成人一样准确表达疼痛感受,需要通过观察肢体运动等其他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例如,轻拍婴儿足底,若没有出现正常的肢体回缩等防御反应,提示可能存在深昏迷状态。
脑干反射消失:
瞳孔散大固定,无光反射。
角膜反射消失,用细棉签轻触角膜边缘,无眨眼动作。
眼前庭反射消失,通过外耳道灌注冷热水,无眼球运动反应。
吞咽反射消失,无吞咽动作。
咳嗽反射消失,无咳嗽动作。
头眼反射消失,转动头部时眼球无运动。
呼吸停止:进行15分钟以上的呼吸观察,并且在呼吸监测设备下确认自主呼吸完全停止。对于新生儿,呼吸停止的判定需要结合其呼吸特点,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在判定时要排除可能影响呼吸的短暂因素,确保是脑死亡导致的呼吸停止。
2.确认试验
脑电图(EEG)呈等电位:脑电图上脑电波呈一直线,提示大脑皮层及皮层下所有脑电活动完全消失。这是因为脑死亡时大脑的电活动已经停止,脑电图表现为等电位。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时要注意电极的放置和检查环境的安静,以保证脑电图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儿童在检查时需要保持安静,避免哭闹等因素干扰脑电图结果,从而确保等电位脑电图能够准确反映脑电活动情况。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脑血流循环停止:通过检测颅内血管的血流情况,发现脑内无血流灌注,提示脑循环完全停止。不同年龄儿童的颅内血管结构和血流特点不同,在进行TCD检查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检查参数,以准确判断脑血流循环是否停止。
脑死亡的判定是一个严谨且需要多方面综合评估的过程,在判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脑功能表现的影响,确保判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