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表现为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各年龄段均可出现,青少年和成年人相对常见,长期吸烟、口腔卫生差、有口腔疾病家族史或患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易出现;牙龈红肿表现为牙龈发红肿胀质地松软,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常吃辛辣刺激食物、长期熬夜、有口腔局部不良修复体或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易出现;牙周袋形成表现为牙龈与牙齿间形成较深牙周袋,老年人因生理性变化及长期口腔炎症等较常见,长期酗酒、有口呼吸习惯、有牙周炎反复发作史或正畸治疗口腔卫生维护不佳者易出现;牙齿松动表现为牙齿有松动咀嚼无力,老年人因牙槽骨吸收较常见,过度咬硬物、长期偏侧咀嚼、有牙周炎病史未控或有根尖周炎症病史未及时治疗者易出现;口臭表现为口腔散发难闻气味难消除,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不注意口腔卫生、喜食特殊气味食物、有口腔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病史者易出现。
表现:刷牙时或咬硬物时牙龈容易出血,这是牙周炎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
年龄因素: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但青少年和成年人相对常见,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口腔卫生不佳,更容易引发牙龈炎症导致出血;成年人由于日常口腔清洁不到位或有不良口腔习惯等也易出现。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抵抗力,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口腔卫生习惯差,不按时刷牙、漱口的人,牙菌斑、牙结石容易堆积,刺激牙龈引发出血。
病史:有口腔疾病家族史的人,相对更易患牙周炎出现牙龈出血;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且不易好转。
牙龈红肿
表现:牙龈颜色发红、肿胀,质地变得松软。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比如乳牙清洁不彻底,也可能出现牙龈红肿;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等原因,若有炎症也会表现为红肿。
生活方式:经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会刺激牙龈导致红肿加重;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牙龈炎症出现红肿。
病史:有口腔局部不良修复体等病史的人,修复体不合适会刺激牙龈引发红肿;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牙龈组织,也易出现牙龈红肿且病情可能反复。
牙周袋形成
表现:牙龈与牙齿之间形成较深的牙周袋,用探针可探到牙周袋的深度。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龈和牙槽骨会有一定的生理性变化,老年人牙周袋形成相对更常见,因为长期的口腔炎症等因素会导致牙槽骨吸收,进而形成牙周袋;但年轻人如果口腔卫生极差,也可能较早出现牙周袋。
生活方式:长期酗酒的人,酒精会影响口腔局部的微环境,导致牙周组织受损,容易形成牙周袋;有口呼吸习惯的人,空气直接刺激牙龈,也会增加牙周袋形成的风险。
病史:有过牙周炎反复发作病史的人,牙周袋更容易形成且会逐渐加深;有正畸治疗等牙科治疗史的人,如果治疗过程中口腔卫生维护不佳,也可能出现牙周袋。
牙齿松动
表现:牙齿感觉有松动,咀嚼食物时可能会有无力感。
年龄因素:老年人随着牙槽骨的吸收,牙齿松动相对常见;儿童一般较少出现牙齿松动,除非有外伤等特殊情况。
生活方式:过度咬硬物的人,比如经常用牙齿开瓶盖等,会导致牙齿支持组织受损,引起牙齿松动;长期偏侧咀嚼的人,会使一侧牙齿受力过大,也容易出现牙齿松动。
病史:有牙周炎病史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人,会逐渐出现牙齿松动;有根尖周炎症等病史未及时治疗的,也可能波及牙周导致牙齿松动。
口臭
表现:口腔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难以通过漱口等方式轻易消除。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儿童如果口腔内有残留的食物残渣发酵等也会有口臭;老年人由于口腔唾液分泌减少等原因,容易出现口臭。
生活方式:不注意口腔卫生,长时间不清洁口腔的人,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滋生细菌产生异味,容易有口臭;喜欢吃葱、蒜等有特殊气味食物且口腔清洁不彻底的人,口臭会更明显。
病史:有牙周炎、龋齿等口腔疾病病史的人,更容易出现口臭,因为口腔内的病变部位会滋生大量细菌产生异味;有胃肠道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病史的人,也可能因相关代谢等问题导致口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