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检查包括血液常规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异常、血小板异常,血生化检查有血清蛋白电泳出现异常M蛋白峰、血清钙异常、肾功能相关指标异常,骨髓穿刺检查见骨髓象浆细胞异常增生及细胞免疫表型分析辅助诊断,影像学检查中X线有溶骨性病变、CT可清晰显示病变细节、MRI能早期发现病变,尿本周蛋白检测可发现尿中存在异常轻链蛋白。
一、血液常规检查
1.血红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出现贫血,血红蛋白水平可低于正常范围。贫血的发生与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抑制正常造血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正常血红蛋白范围有所差异,一般成年男性正常范围是120~160g/L,成年女性是110~150g/L等,血红蛋白降低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贫血相关症状,如乏力、面色苍白等。
2.血小板: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可能异常,可出现血小板减少或增多情况。血小板减少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如皮肤瘀点、瘀斑等;血小板增多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变学。
二、血生化检查
1.血清蛋白电泳:可以检测到异常的M蛋白峰,这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电泳能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中各蛋白组分有相对稳定的比例,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出现异常的单一蛋白峰。
2.血清钙:约半数患者有高钙血症,血钙升高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如恶心、呕吐、多尿、便秘等。不同年龄人群血钙正常范围略有不同,一般成人血钙正常范围是2.25~2.58mmol/L,高钙血症的发生与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导致骨质破坏,钙释放进入血液有关。
3.肾功能相关指标
肌酐:肾功能受损时肌酐水平可升高,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男性肌酐范围是53~106μmol/L,女性是44~97μmol/L等,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可能出现障碍,因为骨髓瘤细胞产生的大量轻链蛋白可能堵塞肾小管,影响肾功能。
尿素氮:尿素氮也可升高,其升高机制与肌酐类似,当肾功能不全时,尿素氮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素氮水平升高。
三、骨髓穿刺检查
1.骨髓象: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病理特征,骨髓穿刺可见到数量异常增多的原始和幼稚浆细胞,一般浆细胞比例超过10%,且形态异常,如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染色质粗等。不同年龄患者骨髓中正常浆细胞比例不同,正常骨髓中浆细胞占1%~2%,当浆细胞比例显著增高时高度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可能。
2.细胞免疫表型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浆细胞的免疫表型,有助于明确浆细胞的克隆性,进一步支持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不同免疫表型特征可以辅助判断病情和预后等情况。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溶骨性病变:常见于颅骨、骨盆、脊柱等部位,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穿凿样溶骨性缺损,这是由于骨髓瘤细胞破坏骨质所致。不同年龄患者骨骼结构有所差异,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通过X线检查可以初步发现骨骼的病变情况,对于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于一些较小的病变可能不如CT等检查敏感。
2.CT检查
更清晰显示病变:能够更清楚地显示骨骼病变的细节,尤其是对于脊柱等复杂部位的溶骨性病变,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范围和程度,对于评估病情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例如对于脊柱椎体的破坏情况,CT可以清晰显示椎体骨质破坏的范围、是否累及周围组织等。
3.MRI检查
早期发现病变:在发现骨髓病变方面比X线和CT更敏感,能够更早地检测到骨髓中的异常信号,对于早期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以及评估骨髓浸润范围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脊髓受压等情况的评估上,MRI可以清晰显示脊髓受压的程度和范围等。
五、尿本周蛋白检测
1.尿蛋白电泳:尿中可出现本周蛋白,本周蛋白是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通过尿蛋白电泳等检测方法可以发现尿中存在异常的轻链蛋白。阳性结果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同患者尿本周蛋白阳性的情况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能呈间歇性阳性,需要多次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