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能提示白血病但不能确诊,其可能提示白血病的指标有白细胞计数、分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血小板等,但这些指标异常非白血病特有,白血病确诊还需结合骨髓穿刺、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和基因检测等,不同人群血常规提示白血病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需综合多项检查判断是否患白血病。
一、血常规中可能提示白血病的指标及意义
1.白细胞计数: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常出现异常,可表现为白细胞增多或减少。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正常或减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常有白细胞显著增多。但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并非白血病所特有,感染等其他情况也可能导致白细胞计数变化。
2.白细胞分类:白血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会有异常改变。比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且可见大量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可出现大量原始和幼稚髓系细胞等。不过,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或某些感染也可能引起白细胞分类的改变,需要进一步鉴别。
3.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白血病患者常伴有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但贫血也可见于其他多种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所以单纯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不能确诊白血病。
4.血小板: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可出现减少,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血小板形态异常。然而,血小板减少也可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其他疾病,不能仅依据血小板计数异常就诊断为白血病。
二、白血病的确诊还需结合其他检查
1.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通过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进行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可以观察骨髓中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的比例等情况。如果骨髓中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如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原始细胞≥20%),则高度提示白血病。不同类型的白血病骨髓象表现有所不同,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中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急性髓系白血病则以原始和幼稚髓系细胞为主。
2.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鉴别白血病的类型。例如过氧化物酶染色、糖原染色等,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有差异,可辅助判断白血病的细胞来源和类型。
3.免疫分型: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可以明确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进一步区分白血病的具体亚型,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4.染色体和基因检测:部分白血病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和基因改变,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等。染色体和基因检测对于白血病的诊断、分型以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都有重要价值。
三、不同人群血常规检查提示白血病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白血病在血常规上可能有不同表现。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血常规可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可高可低,但往往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在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异常时,需更加谨慎地进行进一步检查,因为儿童的血液系统疾病表现可能不典型,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评估,避免延误病情。
2.成年人:成年人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异常表现多样,白细胞计数异常、血细胞形态异常等都可能出现。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且血常规检查有异常时,应高度重视,及时进行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白血病。
3.老年人:老年人白血病患者血常规改变可能相对不典型,部分老年人可能以贫血为首发表现,血常规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较为明显,而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不如中青年患者典型。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诊断白血病时需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时要充分评估其耐受性等情况。
总之,血常规检查可以为白血病的诊断提供线索,但不能仅凭血常规确诊白血病,还需要结合骨髓穿刺、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型、染色体和基因检测等多项检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