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白血病在儿童和成年人中会有贫血、发热、出血、浸润等相关征兆。儿童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等,发热多为低热等且易因免疫力低继发感染,皮肤黏膜有瘀点等,骨骼关节疼痛多在长骨两端,肝脾淋巴结易肿大;成年人贫血有面色苍白、乏力等,发热因自身因素和感染等,皮肤黏膜出血同儿童,内脏出血风险更高,骨骼关节疼痛部位多样,肝脾淋巴结肿大表现类似儿童但感知有差异。
一、贫血相关征兆
(一)儿童人群
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时,由于骨髓中异常的淋巴细胞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这是因为贫血使得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皮肤黏膜供血不足。还可能有活动后气促,因为身体缺氧,在活动时需要更多氧气供应,而贫血状态下难以满足,所以活动后会感觉呼吸急促。婴幼儿可能表现为不爱活动、哭闹不安等,这是因为身体不适但又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
(二)成年人群
成年人患急性淋巴白血病出现贫血时,也会有面色苍白的表现,同时可能感到乏力、易疲倦,这是由于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导致机体功能下降。在从事日常活动时,相比以往更容易出现疲劳感,影响生活和工作效率。
二、发热相关征兆
(一)不同年龄段特点
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患儿发热较为常见,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也可能出现高热。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释放的物质可以引起机体发热,同时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继发感染,从而加重发热症状。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的风险相对更高,发热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且更难控制。
成年人:成年人患急性淋巴白血病时发热原因与儿童类似,也是白血病细胞自身因素和继发感染共同作用。但成年人可能有自身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比如本身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在患急性淋巴白血病发热时,需要更全面评估感染源等情况。发热可能为持续性或间歇性,体温可波动在一定范围,且有时可能伴有寒战,提示可能有较为严重的感染。
三、出血相关征兆
(一)皮肤黏膜出血
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患儿皮肤可能出现瘀点、瘀斑,这是因为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常见于四肢、躯干等部位,由于儿童活动较多,可能在不经意间碰到后更容易出现皮肤出血表现。还可能有鼻出血,鼻腔黏膜血管丰富,血小板减少时容易破裂出血。
成年人:成年人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与儿童相似,也会有瘀点、瘀斑,鼻出血也较为常见。另外,成年人可能因为工作等原因,外伤后出血倾向更明显,比如磕碰后皮肤瘀斑出现概率增加,且可能较难止血。
(二)内脏出血
儿童:内脏出血相对少见但需警惕,比如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这是因为胃肠道黏膜出血。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可能会有腹痛、呕吐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导致贫血加重等更严重后果。
成年人:成年人内脏出血风险相对儿童更高一些,比如可能出现血尿,尿液颜色变红,这是泌尿系统出血的表现。还可能有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一旦发生颅内出血,会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
四、浸润相关征兆
(一)骨骼和关节疼痛
儿童: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及骨膜,常导致骨骼和关节疼痛。多发生在长骨两端,如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疼痛可为隐痛、胀痛或剧痛,患儿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拒绝活动等情况。这是因为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增殖,压力增高,刺激骨膜引起疼痛。
成年人:成年人骨骼和关节疼痛也是常见征兆,疼痛部位多样,可能累及胸骨、四肢骨等。疼痛程度不一,有些成年人可能会因为疼痛影响日常的肢体活动,比如不能正常行走、上肢不能抬举等。
(二)肝脾淋巴结肿大
儿童: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时,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常见。肝脾可在腹部触及肿大,淋巴结肿大可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摸到,淋巴结质地可能偏硬,活动度差。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肝、脾、淋巴结等组织器官,导致其肿大。
成年人:成年人肝脾淋巴结肿大表现与儿童类似,但成年人可能更能感知到腹部包块等情况,颈部等部位淋巴结肿大也可被触摸到。在诊断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是否为白血病相关的浸润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