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白血病可观察症状表现,包括贫血相关表现如儿童面色苍白不爱活动等、成人乏力头晕心悸等,发热情况如感染相关发热及非感染性发热,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还可进行体格检查初步筛查,如检查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以及血常规初步检测,如白细胞计数异常(增多、分类异常)、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提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异常等,自查怀疑后应及时就医做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因自查有局限性。
一、观察症状表现
(一)贫血相关表现
1.儿童:婴幼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不爱活动、哭闹不安等情况,这是因为贫血导致机体供氧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年龄较小的儿童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肤色变化。
2.成人:成人可能会感到乏力、头晕、心悸等,活动后症状可能加重。这是由于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导致各组织器官供氧不足,影响身体正常功能。
(二)发热情况
1.感染相关发热:白血病患者由于正常白细胞被异常细胞取代,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发热。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成人更易频繁感染发热,发热可呈低热或高热,体温可波动在37.5℃-39℃甚至更高。例如肺部感染可能导致咳嗽、咳痰伴发热,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发热等。
2.非感染性发热:部分白血病患者可能出现原因不明的低热,这与白血病细胞自身释放的致热物质有关。
(三)出血倾向
1.皮肤出血: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常见于四肢等部位,这是因为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皮肤血管破裂出血。儿童活泼好动,磕碰后更易出现瘀斑,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皮肤是否有不明原因的瘀点瘀斑。
2.鼻出血:频繁鼻出血也是白血病常见表现之一,儿童和成人都可能发生。鼻腔血管丰富,血小板减少时容易破裂出血。
3.牙龈出血: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且不易止住,这与血小板减少及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二、进行体格检查初步筛查
(一)淋巴结肿大检查
1.儿童:儿童白血病可能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较为常见。家长可在孩子安静时触摸这些部位,若发现淋巴结明显肿大,质地较硬,活动度差,需引起重视。
2.成人:成人也可能有淋巴结肿大情况,同样要关注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如果颈部、锁骨上窝等部位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要考虑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
(二)肝脾肿大检查
1.儿童:白血病患儿可能出现肝脾肿大,家长可通过触摸孩子腹部来初步判断。如果发现肝脏或脾脏在肋下可触及,需进一步检查。
2.成人:成人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会触诊腹部判断肝脾是否肿大。肝脾肿大可能是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
三、血常规初步检测
(一)白细胞计数异常
1.白细胞增多: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能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正常成人白细胞计数为(4-10)×10?/L),但也有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或降低,同时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要高度怀疑白血病。儿童白细胞计数波动范围与成人不同,也需结合儿童正常参考值范围综合判断。
2.白细胞分类异常:外周血涂片可见异常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这是白血病细胞的特点。例如急性白血病时,原始粒细胞或原始淋巴细胞等会大量增殖并出现在外周血中。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
血常规显示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提示贫血。不同年龄、性别正常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值有差异,儿童由于生长发育快,正常参考值与成人不同。例如儿童血红蛋白值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参考值下限,就提示可能存在贫血情况,而贫血是白血病常见表现之一。
(三)血小板计数异常
血小板计数可能低于正常范围(正常成人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L),血小板减少会增加出血风险,如前面提到的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与血小板减少相关。
自查只是初步怀疑白血病的方法,一旦通过自查怀疑有白血病可能,应及时前往医院血液科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因为自查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仅凭自查结果就确诊白血病。



